最近,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某工廠招數控機床操作員,月薪6000元包吃住,結果是招了三個月沒招到人。
與此同時,有個學機械專業的研究生,投了50份簡歷,結果是“石沉大海”。一邊是1000多萬畢業生都在拼命找工作,而另一邊企業卻喊著找不到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對此,我們走訪了相關業內人士,找到了這個“怪現象”的背后原因:
看到一個網友的評論,他是 985 材料專業畢業,去年去一家公司面試,對方開6000月薪,讓他去管倉庫,日常工作就是掃碼、盤點、搬箱子。
“面試官還說‘年輕人要能吃苦’,我當時就笑了。” 這個網友說,“我在實驗室熬了四年夜,能熟練操作掃描電鏡,現在讓我天天扛箱子,這不是吃苦,是糟蹋學歷。”
現在的年輕人不怕累,怕的是 “累得沒意義”。
別再拿“吃苦”這套老黃歷說事了,現在的年輕人,比誰都活得明白。他們怕的不是累,是那種一眼望到頭的消耗。那種把人的青春當燃料,燒完就剩一把灰的絕望。
你跟一個985材料學的高材生聊聊,他剛拒了一份月薪六十的倉庫管理員工作。他會告訴你,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箱子、對庫存,這種活兒,初中畢業培訓三天就能干。
我寒窗苦讀十六年,那些復雜的公式、精密的儀器、深奧的理論,難道就是為了在這里,當一個會喘氣的人肉掃碼機?這不是矯情,這是一種清醒的自我保護。
青春就那么幾年,可以拿來奮斗,不能拿來消耗。我可以為了一個值得的目標通宵達旦,但絕不為了一份磨滅價值的薪水,假裝勤奮。他們警惕的,是那種投入了時間、汗水、甚至健康,最后發現自己只是在原地畫圈,技能沒有長進,視野沒有開闊,除了年紀大了幾歲,什么都沒留下。
這種苦,吃得毫無意義,不如不吃。
再把鏡頭轉向另一邊,企業真的那么無辜嗎?看看那些招聘啟事,寫得天花亂墜,背后卻藏著另一套算盤。“招行政助理,本科起步,碩士優先。”聽著多有面子?仿佛進去就能參與什么核心決策。可你仔細一看工作內容,瞬間就傻眼了。
既要會寫天馬行空的策劃方案,又要會做設計師級別的宣傳海報。既要能剪輯出百萬播放的短視頻,還得能隨時充當老板的司機。這哪里是在招助理?這分明是想花一份錢,請一個自帶裝備的“特種兵”。
用學歷這塊金字招牌,來掩蓋“一人多用、極致壓榨”的真實目的。他們不是在尋找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專業人才,而是在尋找一個能填滿所有坑的、便宜的萬金油。這種“高配低用”的把戲,年輕人早就看穿了。他們知道,這樣的崗位,看似什么都沾點邊,實則沒有一條能走得長遠的職業路徑。
如果說“高配低用”還只是讓你覺得憋屈,那“短期主義”的盛行,則徹底讓人心寒。現在的企業,尤其是某些互聯網大廠,變得越來越“聰明”了。他們熱衷于通過第三方勞務派遣,或者“實習生”的名義,大規模地招攬應屆生。
美其名曰“參與核心項目”,給你畫一個“表現優異即可轉正”的大餅。年輕人信了,拿出百分之兩百的力氣去拼,熬夜加班,隨叫隨到,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翁。可等到項目結束,或者所謂的“實習期”一到,公司便兩手一攤,一句“招聘名額沒了”,就把你客客氣氣地請走。
你就像一支筆,墨水用完了,筆桿子也就被隨手扔進了垃圾桶。從頭到尾,你都不是被當作“人才”來培養的,你只是一個在特定時期內,性價比極高的“耗材”。
這種事經歷得多了,再天真的畢業生也會變得警覺。誰還愿意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押在一個隨時會散伙的牌桌上?與其被當成用完就扔的抹布,不如一開始就選擇觀望。
當傳統的就業市場,處處是坑,遍地是雷時,年輕人自然會用腳投票。工廠那份月薪六千,每天站十二小時,一周只休一天的工作,為什么沒人去?因為在城市的另一端,送外賣、跑快遞、開網約車,甚至在直播間里講講段子,可能一個月就能掙到一萬塊。
錢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一種東西——自由。今天想多掙點,就多跑幾單,平臺不會攔著你。明天覺得累了,就心安理得地睡個懶覺,沒人會扣你全勤獎。
這種對個人時間的高度掌控權,是傳統工廠和刻板的辦公室永遠無法給予的。他們不再被一張考勤表死死釘在某個工位上,而是成了自己時間和生活的主人。這股潮流,正在無聲無息地改變著整個勞動力市場的生態。
它讓那些高高在上的企業家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當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時,他們真的會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
于是,僵局就這么形成了。企業家們聚在一起,痛心疾首地抱怨:“現在的年輕人,眼高手低,太嬌氣,一點苦都吃不了!”他們始終不愿承認,自己開出的條件,早已配不上年輕人的雄心和才華。
而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則把那些“畫餅公司”和“奇葩崗位”編成段子,互相提醒著避雷。他們也在迷茫,渴望一個能真正學到本事、看到未來的崗位,卻發現這樣的機會鳳毛麟角。
這場拉鋸戰,就像兩列在同一軌道上對向行駛的火車,誰都覺得自己有理,誰都不肯先踩下剎車。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一個經驗豐富的數控老師傅,月薪輕松過萬,比很多普通本科生都高。這恰恰說明,市場真正尊重的是無可替代的“技能”,而不是那張輕飄飄的“文憑”。
只是,觀念的冰山,融化起來太慢。工廠里的機器依舊在空轉,招聘啟事貼了又撕。寫字樓里,一份份簡歷,也依然在擁擠的服務器里,等待一個永遠不會到來的“已讀”回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