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放暑假,少年們總是盼望能把暑假放到最遠最遠的遠方,放到自己的腳步暫時到達不了、但閱讀的目光和飛揚的想象力可以抵達的遠方。從長江源,到入海口,江山如此多嬌。炎炎夏日里,夢里有山河。有一套書,或許能如一支雄偉的長江交響曲,伴隨著少年讀者們度過這個漫長的暑假。
這套書,就是由20多位常年生活在母親河長江流域的作家聯袂創作的“長江的孩子”兒童文學原創書系。
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峰,把億萬年的守望化作純凈的雪水河,從皚皚雪山奔騰而下,一路越過無數高山、峽谷和平原,經過數不清的城鎮和村莊,擁納了無數的江河與細流,最終匯聚成一條磅礴的大江。長江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上海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3600多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這條偉大的“母親河”,以她清冽而甘甜的乳汁滋育著兩岸的草木與萬物,也滋育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和數千年來的希望與夢想。
長江不僅是一條瑰麗的大江和自然畫廊,也以她化育萬物的偉力,孕育和滋養出了舉世公認的長江文明和長江文化。一代又一代長江的孩子,吮吸著母親河的乳汁成長,并且在對鄉土的守護和文化的傳承中,不斷創造出新長江文化與新長江文明。
“長江的孩子”書系截至目前已經出版了四輯25冊,集中了生活在從青海三江源到上海入海口的長江流域的20多位兒童文學名家的作品。這套書,是兒童文學作家們對新時代長江風采的一次多音色、多風格的兒童文學書寫,或者說,是兒童文學作家們齊聲合唱的一支多聲部的“長江之歌”。
這里的每位作者,都是生活在長江沿線的兒童文學作家,也都是“長江的孩子”。他們的創作題材,以書寫新時代長江的孩子的現實生活,呈現長江流域自然、地理和鄉土文化風情,尤其是反映新時代長江大保護背景下的生態文明、山鄉巨變、青山綠水和美麗鄉愁為主,包括小說、童話、散文、紀實文學、童詩等各類體裁。
“長江的孩子”兒童文學原創書系,徐 魯 主編,武漢出版社2025年出版
長江文化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自然生態的繁茂豐饒和文化風情的豐富多樣。“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書系的作家們立足各自地域的自然和人文背景而獨標情愫,使長江上游、中游與下游的多種自然風貌和文化形態,都有所描繪、呈現與表達。
在長江上游,生活在青海格爾木的女作家唐明的《我從仙米來》,書寫的就是三江源地區藏族孩子們的生活故事,有農區、牧區的孩子,也有為三江源生態文明建設而搬遷的生態移民村的孩子。作者用細膩真摯的筆墨講述了他們真實的日常故事,通過對高原孩子群像的塑造,讓更多內地的少年兒童了解和關注母親河最上游的雪山、土地、天空、河流、森林,以及生活在這片凈土上的質樸的人們。長江離開雪域高原進入巴蜀大地之后,又孕育了神秘的巴蜀文化。廖小琴是從小生活在巴山蜀水大地的作家,她的《走村少年》讓我們感受到了巴山蜀水間一種獨特和神秘的氣象與氣息。巴蜀少年的一次走村尋狗之旅,也是一次對生活的探索和認知。在跟隨走村少年尋找的過程中,小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新鄉村的變化與美好,也將懂得如何坦然面對和接受生活中的失落和變故。
長江流到中游,孕育了燦爛的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和俊采星馳的贛鄱文化。楊巧的《漂流的紅木盆》、九九的《島上燈塔》、李魯平的《不老河邊》、鄧鼐的《蒲公英花園》、王蕓的《生命之樹》等,從多個側面與不同視角,書寫了生活在荊楚大地和洞庭湖一帶的少年兒童們的生活,以及長江大保護背景下的新山鄉巨變。比如《漂流的紅木盆》,既寫湖湘靈性的山水風物、質樸純真的人情人性和敦厚淳善的鄉村倫理,也展現了新時代新農村新少年的別樣風貌;從《島上燈塔》里閃耀出來的,更是新長江文明的明亮燈火;《生命之樹》從贛、鄂兩地的地理特性和諸多傳統手藝為切口,描畫了一幅生動明麗的新時代贛鄱大地的水鄉風俗畫,也讓讀者感受到了蘊藏在美麗的大自然和鄉土文化中的智慧、性靈與力量,是如何引導和滋潤著孩子們,一步步完成了在某些階段的心智成長。
長江流到下游一直到崇明島入海口,又滋育了溫潤明麗的吳越文化。上海作家陸梅的《女孩和她的山河》、江蘇作家徐玲的《江豚的微笑》,都散發著這一地域所獨有的一種濃郁的江南文化與自然風情的氣息。陸梅擅長書寫女孩們的童年生活和心靈世界,清雅靈動的文字,描畫出了一幅幅麥浪翻飛、綠野滿坡、竹林深秀、日子悠長的美好家園素描;徐玲從小生活在長江南岸的江南水鄉,她筆下的故事都帶有天然的長江氣息,尤其是對長江大保護潛移默化影響江邊人家日常生活的展現,如江水般純凈明亮的文字,彰顯著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抒發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期許。
長江文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它的浪漫特質。以荊楚文化為例,讀楚辭和屈原的詩歌,我們會看到里面寫了多少香草植物和山林里的動物,比如“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呈現的是一種何其爛漫、絢麗和茂盛的生態景象。在這套書中,董宏猷、張年軍、林彥、蕭袤、鄒超穎、李偉等一大批生活在湖北和武漢三鎮的作家的作品,更是讓讀者看到了荊楚大地上天光水潤、浪漫絢爛的文化風采和生活在長江、漢水邊的孩子們“靈醒”多姿的生活故事。這些作品的小主人公,不僅是長江母親河的孩子,也是長江未來的主人和守護者,是新長江文化的創造者和正在生長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