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起以色列的軍事實力,那在中東可是響當當的。
可是吧,當炸彈落在敘利亞的同時,導彈也像利劍一樣劃破了以色列本土的夜空。
誰知道,主動出擊的家伙竟然被人圍毆了?這里面的門道可多了。
作者-陽
48小時,"無敵"神話是怎么破滅的?
7月16日深夜,本·古里安機場的警報聲突然撕碎了平靜。數千名旅客驚慌失措地沖向避難所,這個中東地區最繁忙的航空樞紐瞬間陷入混亂。與此同時,距離2000多公里外的也門,胡塞武裝剛剛發射了一枚"佐勒菲卡爾"彈道導彈。
說到這場多線沖突,還得從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說起。朱拉尼的HTS武裝在這里可謂是勢如破竹,T-72坦克碾過街道的轟鳴聲,至今還在當地人耳邊回響。外籍雇傭兵頂著以軍空襲,硬是在48小時內控制了蘇韋達70%的城區。這個速度,連經驗豐富的軍事觀察員都直呼"不可思議"。
以色列的反應可以說是又快又狠。F-15I戰斗機群如入無人之境,向敘利亞總統府、國防部連續投下"掩體破壞者"鉆地炸彈。大馬士革市中心濃煙蔽日,國防部大樓在巨大爆炸中坍塌,這場面確實震撼。
內塔尼亞胡在空襲后強硬表態:"保持敘利亞西南部的非軍事化符合以色列利益。"
可問題是,以色列這邊還沒來得及慶祝勝利,自家后院就起火了,胡塞武裝的這一手可謂是神來之筆,時機掐得那叫一個準。
當以色列專注于敘利亞戰場時,也門的導彈突然就飛來了,這誰能想得到?更要命的是,以色列引以為豪的"鐵穹"防御系統竟然沒能完全攔截。這下可熱鬧了,單邊軍事優勢的神話瞬間破滅。從加沙到敘利亞,從紅海到黎巴嫩,以色列突然發現自己四面楚歌。
三方暗戰,誰在背后撐腰?
說到朱拉尼的外援支撐,這里面的學問可大了。土耳其的支持可不是簡單給幾條槍、幾發炮彈那么簡單。
在敘土邊境,土耳其的200架F-16戰機和S-400防空系統,已經悄然織成一張禁飛天網。
埃爾多安這老狐貍的算盤打得那叫一個精,表面上譴責以色列襲擊,稱其"不可接受"且"威脅地區穩定",實際上呢?口頭支持與實際行動的落差,暴露了土耳其的戰略底線。保障敘利亞北部利益區安全即可,無意在南部與以色列直接對抗。
再看看胡塞武裝這邊,那就更有意思了,從也門到以色列,跨越2000多公里的精確打擊,這可不是隨便哪個武裝組織能做到的,薩雷亞宣稱這些打擊"成功實現既定目標",還暗示具備打擊以色列迪莫納核設施的能力。這話可不是開玩笑的,那是以色列國家安全的最后紅線。
說白了,這背后站著的是伊朗,在胡塞武裝的導彈殘骸上,人們總能找到伊朗革命衛隊的影子,那些襲擊商船的快艇型號,和伊朗海軍基地里停泊的一模一樣,德黑蘭一言不發,只是默默看著代理人把水攪渾,把以色列拖進泥潭。
更有意思的是沙特的態度,幾年前,正是沙特組織了聯軍,發動"果斷風暴"行動,試圖剿滅胡塞武裝,現在呢?沙特卻悄悄關掉了邊境雷達,對胡塞的導彈從自家領空飛過視而不見,利雅得的王爺們似乎想通了:讓胡塞去消耗以色列,自己正好能安安穩穩地推進"2030愿景"。
歷史重演:超級大國的"阿富汗陷阱"
看到以色列的困境,不禁讓人想起蘇聯在阿富汗的那段往事,1979年,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開始時也是勢如破竹。
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度控制了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可問題是,阿富汗的游擊隊并沒有因此屈服,美國和巴基斯坦源源不斷地提供武器和資金,圣戰者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蘇聯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無底洞:打不完的敵人,拿不下的山區,控制不了的邊境,十年血戰,最終以蘇聯撤軍告終,這場戰爭也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看看俄烏沖突中的代理人模式,北約國家向烏克蘭提供先進武器,從"海馬斯"火箭炮到"愛國者"防空系統。
俄羅斯雖然在軍事技術上有優勢,但面對源源不斷的外部支援,戰爭持續了兩年多,這種代理人戰爭的特點就是:持久消耗,很難有快速的決定性勝利。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以色列現在面臨的情況,和當年的蘇聯何其相似,技術上占優勢,但敵人分散在各個方向,背后都有強大的外援支撐,更要命的是,這些代理人之間還形成了某種默契的協調。
從軍事學角度來看,多線作戰歷來是兵家大忌,德國在二戰中東西兩線作戰,最終導致失敗,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同時用兵,也是疲于奔命,最終選擇撤軍,以色列雖然軍事實力強悍,但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也開始顯露疲態。
三種結局,哪一個會成真?
基于當前的態勢發展,未來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結局。第一種是沖突全面升級,各方投入更多資源,中東陷入大規模戰爭。第二種是僵持平衡,各方在消耗中尋求某種默契,形成新的均勢。第三種是外部干預成功,國際社會通過調停實現停火。
從升級失控的角度來看,風險確實不小,胡塞武裝如果真的攻擊以色列核設施,那后果不堪設想。以色列的核反擊能力是中東地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啟動,整個地區都會陷入災難,土耳其如果真的派出F-16直接參戰,北約內部也會出現嚴重分歧。
僵持平衡的可能性可能更大一些,各方都有自己的底線和紅線,誰都不想真正魚死網破,土耳其的目標是控制敘利亞北部,保證庫爾德武裝不成氣候,伊朗通過代理人牽制以色列,但不想直接對抗引火燒身。以色列雖然想擴大控制范圍,但也不想陷入泥潭戰爭。
至于外部干預,現在看來效果有限,美國雖然緊急喊停,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具體停火步驟",很快就被各方違反,這說明傳統大國在多極化時代的調停能力在下降。
從長遠來看,地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單極主導的時代正在終結,多極博弈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以色列需要適應這種變化,不能再指望單邊軍事優勢解決所有問題,土耳其和伊朗作為地區大國,影響力在不斷上升。
對于國際社會來說,最理想的結果是各方克制,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符合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但這需要所有參與方都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戰略耐心,歷史告訴我們,在中東這片土地上,和平從來都不是輕易能夠實現的。
結語
這場"意外"的圍攻,實際上是地緣政治重心轉移的必然結果。
中東正在告別單極主導的老時代,多極博弈的新格局已經來了。
面對這種變化,你覺得哪股力量最終會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