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東局勢再度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教派沖突陷入動蕩——這一次,以色列支持的德魯茲人與阿拉伯部落的直接對抗,意外點燃了阿拉伯人“久違的團結”。據半島電視臺2024年10月15日報道,敘利亞境內41個阿拉伯遜尼派部落,包括阿基達特、巴卡拉、沙馬爾等傳統強部,僅用三天時間便完成“大聯合”,集體發布動員令,號召“拯救蘇韋達省人民免遭屠殺”。這場動員規模空前:來自代爾祖爾、霍姆斯、阿勒頗和拉卡的約10萬部落民兵,正從四面八方向蘇韋達省集結,其速度與決心遠超外界預期。
阿拉伯部落的“團結”之所以罕見,源于歷史積怨與現實利益的雙重驅動。過去,無論是加沙沖突、真主黨與以色列的對抗,還是伊朗與以色列的代理人戰爭,阿拉伯部落始終未能形成統一戰線——部落間的地緣競爭、教派分歧(遜尼派與什葉派)、對外部勢力的依賴(如沙特、土耳其的支持),讓“阿拉伯團結”淪為口號。但此次沖突的導火索直指生存危機:德魯茲武裝被曝劫持阿拉伯婦女兒童,威脅“若貝都因武裝進入蘇韋達市便殺人滅口”;而阿拉伯民兵則洗劫市區外圍,雙方暴力循環迅速升級。更關鍵的是,貝都因戰士公開宣稱“完成任務后就去和以色列開戰”,將沖突從地方教派矛盾,直接升級為“反以共同目標”的象征。這種“以戰促和”的邏輯,雖充滿悲壯色彩,卻意外激活了阿拉伯部落的集體認同。
10萬民兵的“脆弱聯合”:指揮混亂與裝備短板下的隱憂
盡管阿拉伯部落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但其軍事行動的“脆弱性”同樣顯而易見。首先是指揮體系的混亂:10萬民兵來自41個不同部落,語言、習俗、戰術風格各異,缺乏統一指揮架構。據前線記者觀察,部分部落仍按傳統“頭人制”行動,甚至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例如,阿法德拉部落民兵試圖獨立攻占杜爾鎮,卻因缺乏火力支援被德魯茲武裝擊退;而巴尼哈立德部落則因與里法阿部落爭奪戰利品,險些爆發內訌。這種“聯而不合”的狀態,若遭遇德魯茲武裝的集中反擊,極可能迅速瓦解。
其次是裝備與技術的代差。首批抵達蘇韋達省外圍的阿拉伯民兵,雖繳獲了法國SS-11反坦克導彈(1950年代產品)和蘇聯R-60空對空導彈(已退役多年),但這些“古董級”武器不僅數量有限,且缺乏維護——SS-11導彈的制導系統因老化頻繁失靈,R-60導彈則因沒有適配發射平臺淪為“擺設”。相比之下,德魯茲武裝背后站著以色列:以色列德魯茲人越境增援,其中不乏參加過加沙巷戰的老兵;以色列第98傘兵師主力更從加沙撤離,向敘利亞方向集結,其F-35戰斗機、“鐵穹”防空系統與“蒼鷺”無人機,足以對阿拉伯民兵形成“降維打擊”。更危險的是,以色列已要求敘利亞朱拉尼政府安全部隊48小時內介入調解,否則將“無差別轟炸阿拉伯民兵”——這一最后通牒,實則為以軍動手鋪路。
幕后黑手的“三重棋局”:朱拉尼、以色列與土耳其的算計
這場沖突的復雜性,遠超表面的教派對抗。敘利亞“過渡政府”領導人朱拉尼(原名艾哈邁德·沙拉)的算計尤為精妙:他以“中立調解者”身份,將精銳部隊(沙欣無人機旅、直屬裝甲旅、紅分隊特種部隊)集結于蘇韋達省附近,表面為“維持秩序”,實則借教派沖突削弱當地軍閥與部落武裝。朱拉尼深諳“切香腸”戰術——2013年,他正是通過吞并數十個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才成為反對派頭號力量;如今,他試圖復制這一模式,將蘇韋達省納入“過渡政府”直接控制,消除地方割據,為最終統一敘利亞鋪路。
以色列的野心則更具戰略縱深。內塔尼亞胡公開宣稱“保護德魯茲人”,實則將德魯茲人、庫爾德人等中東少數族群,視為構建“反什葉派統一戰線”的支點。通過支持德魯茲武裝,以色列既能削弱阿拉伯部落的反抗能力,又能塑造“中東弱小民族保護神”的形象,吸引更多少數族群靠攏。這種“以少制多”的策略,與以色列長期扶持南黎巴嫩軍、摩薩德滲透伊拉克庫爾德區的歷史一脈相承。
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摘桃子”計劃,則為局勢增添更多變數。土耳其軍隊近期在敘利亞邊境頻繁調動,其“安卡拉-2024”軍演更將蘇韋達省列為“重點觀察區”。埃爾多安的算盤是:待阿拉伯民兵與德魯茲武裝、以軍兩敗俱傷后,以“維和”名義介入,控制蘇韋達省的戰略資源(如磷酸鹽礦)與交通樞紐(如大馬士革-德拉公路),進一步擴大土耳其在敘利亞的影響力。這一計劃若得逞,土耳其將與伊朗、以色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徹底改變敘利亞乃至中東的地緣格局。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