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的關鍵時刻或許就要到了,兩邊都在厲兵秣馬,中國、印度、巴西對普京的態度居然出奇的一致,這是怎么回事?
最近,美國媒體披露,特朗普明確告訴澤連斯基,烏克蘭無法通過單純的防守改變當前戰事的進程,烏軍應該加緊發動進攻。
而在幾天前,烏方媒體則透露,澤連斯基在召集軍方開會時曾宣布,要盡一切努力將戰爭轉移到俄羅斯領土上,現在需要準備新的遠程打擊。
特朗普已經對俄羅斯發出最后50天公告,烏克蘭箭在弦上,必須要打。
那烏克蘭拿什么打?
在此之前,烏軍似乎在多條戰線上遭遇了“彈盡援絕”困境。
據路透社報道,經過捷克協調的“彈藥倡議”開始落地,西方國家籌集的第一批彈藥約42萬枚,已分階段運抵烏克蘭。
其中大約16萬枚來自美國,其余則由法國、荷蘭、德國、丹麥等歐洲國家通過集采方式分批交付。
可以說,美國和歐洲國家這次是真為澤連斯基“兩肋插刀”了。
雖然這批彈藥算不上決勝的籌碼,支撐一場為期數周的進攻還是足夠的。
捷克國防部表示,這42萬枚炮彈是2025年計劃交付的180萬枚中的一部分,后續批次將根據戰場實際需求進行靈活調配。
看到這個烏克蘭不得高興瘋了?
后援給力,澤連斯基也有干勁兒。
他在17日當晚通過官方渠道確認:國內軍工企業正啟動24小時運轉機制,力爭將武器自給率從當前的不到20%提高至50%。
這也代表烏克蘭已經不滿足于四處伸手“要飯”的日子,開始建立“自助供彈”體系。
24小時加油干還不夠,澤連斯基剛還給烏克蘭內部來一次“大洗牌”。
據報道,近日澤連斯基突然宣布撤換國防部長烏梅羅夫,擔任烏總理的什梅加爾將改任防長一職。
這或許就是澤連斯基為即將到來的關鍵攻勢“排兵布陣”,想要通過換將重塑軍方紀律與效率。
不過,短期內短期內指揮體系能否順利交接,交接倉促會不會出現“幺蛾子”,現在還不確定。
烏軍如今必須步步為營,尤其在頓涅茨克、哈爾科夫、蘇梅等前線地區,任何戰略調度失誤都可能導致防線失守。
俄羅斯或許也想盡快解決俄烏沖突,好抽出身來解決國內的問題,所以也在加緊準備工作,構建自己的“盟友網絡”。
俄羅斯如今的“好兄弟”朝鮮,在6月底至7月初通過鐵路與海路,向俄羅斯運送超過1200萬發炮彈。
而根據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掌握的最新情報,朝鮮還向俄羅斯承諾最多可提供3萬名軍人支援,執行邊境守備與后勤支援任務。
這一消息雖未獲朝俄雙方公開確認,但包括英國媒體與韓國媒體均有報道。
當然,這批援軍不一定參與前線戰斗,但可以有效解放俄軍后勤兵力,使其更多主力集中于烏東主攻方向。
從這種“非對稱援助”的方式不難看出俄朝之間的深入合作。
俄羅斯在美歐的重重制裁下,也越發的“擁抱非西方安全圈”。
雖然對俄羅斯重拳出擊的時候毫不猶豫,但在援烏問題上,美國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
五角大樓于7月發布的內部評估報告指出,烏軍目前每日平均消耗炮彈量為5萬枚,是美軍同期產量的近7倍。
這個前提下,美國本土庫存持續下滑,庫存壓力尤為明顯。
前五角大樓高級顧問麥格雷戈17日發帖警告,美國用于防御和進攻的導彈庫存告急,僅夠維持“約8天”的軍事行動需要。
還強調了“非常可靠的消息來源。”
要說這個前顧問也是不懂事,武器庫空不空美國總統能不知道嗎,這時候說出來不是純純給特朗普添堵?
而美國最擔心的問題也很明顯:如果臺海局勢突變,美國或面臨“戰術彈藥斷供”的嚴重風險。
特朗普政府或許是迫于俄烏沖突的現狀,或許是著急賺錢,拍板下令繼續援助烏克蘭。
雖然錢都由北約負責,但對美國武器的消耗卻是巨大的。
出錢的歐洲國家呢?
歐洲的民眾就甘愿“啃著窩窩頭”把錢都投進俄烏戰場這個不見底的深洞嗎?
亦或是本著自己“大出血”也要拉中國下水的心思,北約秘書長呂特從美國返回布魯塞爾后,公開向中國、印度、巴西三國施壓,要求三國政府與莫斯科直接對話,以勸說普京重返談判桌。
呂特的邏輯或許是:這三國目前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之一,如果戰爭不能在50天內停止,而他們又不采取行動與俄羅斯溝通,就等于“間接支持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呂特還明確警告稱,美國可能會在特朗普設定的時間點后,對繼續采購俄油的國家施加“二級制裁”。
對此,中國、印度、巴西是怎么想的呢?
針對呂特的表態,中印巴三國在隨后的幾天內相繼作出回應。
2025年7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這一表態明確傳遞兩個信號:第一,中國不會接受外部壓力干預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第二,中國不會以“打電話”形式參與俄烏沖突調解。
7月17日,印度外交部也通過發言人回應稱:
“印度有權為本國民眾確保穩定能源供應,我們的能源來源來自40多個國家。不能因特定國家設定的制裁框架來干預印度自主決策。”
印度的回應表達出來的態度就是,“我們可選擇性多著呢,不用威脅我們,更不要用你們歐洲的‘雙標要求’來要求印度”。
至于巴西,雖未在官方層面直接回應呂特,但總統盧拉在前一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強調,巴西將繼續維持中立立場,不介入軍事沖突。
而歐洲呢?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5月,歐盟國家進口俄羅斯石油的總額超過4億歐元,為近三個月最高水平。
這表明,即使北約領導人在外交場合高調批評其他國家購買俄油,事實上其成員國自身也在持續采購。
所以,在要求中、印、巴減少對俄貿易之前,歐洲國家最好先反思一下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