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科學畫報》協辦的2025 Mini科學訓練營圓滿落幕。這場為期兩個周末的活動,以“解鎖生命密碼,輝映人文之光”為主旨,吸引了滬上70余所中小學的600多組家庭踴躍報名,為孩子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一抹科學色彩。
“訓練營并非傳統課堂的復刻,而是以‘人工智能 + 健康’作為底層邏輯,精心打造八項主題課程,把‘實踐育人’刻入基因。”據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章新介紹,本次活動延續了“世紀火種?科普領航”黨建品牌的核心精神,以“黨建+科普”為引領,將科學教育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個探索科學奧秘的廣闊平臺。
第一周的活動以“AI+醫學科學”為主題,活動現場呈現出一派沉浸式探索的熱鬧景象。在“腸道微觀宇宙”課程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劉寧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孩子們揭開了腸道真菌與人體健康密切關聯的神秘面紗。
在“納米微觀世界”里,趣味實驗掀起了一股探索熱潮。孩子們在溶解比拼與模擬歷險中,直觀感受納米技術的顛覆性魅力。實驗環節,孩子們全神貫注地操作著實驗儀器,每一次實驗的成功都伴隨著他們歡快的笑聲,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在實踐中入腦入心。
“AI創作工坊”更是創意迸發。在工具的輔助下,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了一件件充滿創意的AI作品。“健康管理實驗室”中的互動體驗,讓抽象的健康知識變得生動易懂。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樹立起了科學的生活觀念,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毒物偵探局”則像是一場神秘的解謎游戲,引導孩子們認清生活中“隱形毒物”的真面目及其危害,培養了他們的安全意識和科學思維。
第二周活動圍繞“AI+醫學人文”展開。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曉晶指出,當前腦機接口、AI 出版等前沿技術正重新定義人類認知邊界,而醫學人文精神是駕馭這些技術的靈魂羅盤。今年的課程聚焦醫學人文與科技的深度對話,讓孩子們在提升科學素養的同時,厚植人文情懷,孕育醫學人文精神。
在“想象思維實驗室”,孩子們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探尋思維運轉的奧秘,盡情釋放內心的靈感。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副研究員趙冰蕾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引導孩子們打開思維的枷鎖,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眼科學與腦機接口前沿領域”的探索中,孩子們不僅了解了眼睛的構造,更領略了科技為視覺帶來的變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數據中心主任宋雪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解了眼科學的奧秘,讓他們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點上獲得了新認知。
“AI出版時空長廊”里,同學們追溯信息傳遞的發展足跡,在AI創作實踐中,辯證思考科技在出版領域的價值。《科學畫報》科普實踐負責人莊園帶領孩子們穿梭于時空隧道,感受科技與出版的完美融合。最后,“未來工程師心理劇”通過沉浸式的互動,讓孩子們深刻感悟到科技發展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意義,體會到“人類超能力”的珍貴。在心理專欄作者燕吉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不僅在于改變世界,更在于溫暖人心。
這場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單位協力打造的暑期盛宴,通過醫學、人文與科技的多維交融,成功點燃了少年們對跨界科學的熱忱。當科技與人文的雙螺旋在青少年心間扎根生長,未來工程師的“芯片”里,必然跳動著溫暖的人文脈搏——這束由Mini科學訓練營點燃的智慧火種,正映照著數智時代人才冉冉升起的黎明。
記者 / 宋梅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