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隨我一同探尋歷史的世界
1948年的東北戰場上風起云涌,而華東戰場也忙的不亦樂乎,要說在這兩大戰場中最忙碌的人就是要數杜聿明了,甚至于后來大家還給杜聿明起了一個救火隊長的稱號。就當時的情況來說,為什么在東北地區蔣介石已經把陳誠撤換掉換上了衛立煌之后還繼續要把杜聿明放在東北戰場呢?
為什么是衛立煌
老蔣怎么會不知道相比較于東北戰場,其實杜聿明在華東戰場其實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盡管兩大戰場行駛都已經相當不容樂觀的時候,蔣介石還是執意把杜聿明先放在東北地區呢?
因為在老蔣看來,自己再不采取措施的話,東北地區的部隊就要被衛立煌拉攏得差不多了。
對于蔣介石來說,在東北地區啟用衛立煌也實屬無奈。
衛立煌和蔣介石之間的關系一言難盡,保定軍校出身的衛立煌在國民黨部隊中的資歷很老,那當年都是在孫先生面前發過誓的人 。
所以蔣介石對于這種人往往也是沒有辦法的,你要處理他吧,這些人在國民黨內威望又很高,你要不處理他吧,又怕他們帶壞其他人。
最早開始在東北地區主持大局的是熊式輝,說實話,熊式輝在任期間,國民黨在東北地區還是占據優勢的。
然而好景不長,蔣介石很快就為了讓陳誠積累功績和經驗,轉手就讓陳誠取代了熊式輝,去東北地區主持大局。
在這個過程中,最難過的就是熊式輝。在此之前,他雖然也聽到了風聲,但是他連續7次請辭試探蔣介石,老蔣卻讓他安心在東北干下去,并沒有撤換的意思。
然而剛等他放下心來,他卻直接在東北地區去換上了陳誠取代自己,這對于熊世輝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然而,不管熊式輝信中有什么意見,最終蔣介石還是讓陳誠到了東北。
然而讓人感到尷尬的是,陳誠義去到東北之后,東北地區的戰局形勢急轉,原本占據優勢的國民黨部隊,如今卻江河日下,節節敗退。
以至于在1948年蔣介石帶領顧祝同前往沈陽開會的時候,臺下有的將領竟然喊出了不殺陳誠,無以謝天下的口號。
到了這個時候,不僅是東北地區的部隊想換掉陳誠,就連陳誠自己也不想在東北待著了。
他已經認識到,此時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就是一個無底洞,再搭下去,自己將會被吞噬的骨頭都不剩,于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至于陳誠走之后讓誰接手東北,陳誠推薦的是衛立煌。
而蔣介石思來想去,雖然他不待見衛立煌,但面對此事,東北地區都是遠征軍派系的將領,讓衛立煌來接手也是最好不過了。
老蔣的擔憂
當初陳誠還在東北的時候,他就跟新六軍的軍長廖耀湘鬧得不可開交,如今換到了衛立煌,盡管廖耀湘桀驁不馴,但還是要給當年的總司令幾分面子的。
衛立煌在國民黨軍中混跡幾十年,早已經是人精一般的人物。
他來到東北之后,先是安排了大量自己曾經的嫡系,他在第14軍時的老部下陳鐵,被任命為剿總副總司令,舊部彭杰則擔任剿總副參謀長兼第一兵團副司令;他還保舉沈向奎擔任新八軍軍長等。
對于掌握兵權的黃埔嫡系鄭洞國和廖耀湘,衛立煌更是費盡心思。
每當衛立煌與蔣介石產生矛盾時,他都會派鄭洞國或廖耀湘作為特使前往南京斡旋。比如鄭洞國曾去爭取援兵,廖耀湘則曾去陳述放棄沈陽撤往錦州的不妥之處。
這種被重視的感覺,讓兩人對衛立煌頗為順從。
東北軍余脈的第53軍,當年險些被土木系的霍揆彰吞并,正是由于衛立煌出手相助才得以保全,因此軍長周福成對他感恩戴德。
后來衛立煌將周福成提拔為第八兵團司令,周福成自然對其言聽計從。
第49軍同樣是東北軍余脈,原軍長王鐵漢調走后,衛立煌堅持讓自己在遠征軍時期的舊部鄭庭芨接任,并對其多加拉攏。
如此一來,東北軍系統的兩個軍都被衛立煌切實掌控在手中。
衛立煌在東北短時間內搞了這么一出的戲,讓蔣介石背后直冒冷汗。
他沒想到衛立煌被自己閑置多年,沒想到一旦獲得實權之后,竟然能夠施展出這樣一番通天手段。
如果再讓他繼續經營下去,那東北地區的部隊都跟著他跑了。
于是,盡管當時的華東戰場急需要杜聿明前去幫忙,但是老蔣仍讓杜聿明在東北地區堅持待下去。
為的就是利用杜聿明曾經的第5軍軍長身份,大力籠絡曾軍的遠征軍派系將領,讓他們和衛立煌保持一定的距離。
然而,實在是華東方面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太過不濟了,一遍遍電報催得老蔣心思煩躁,也只能讓杜聿明抓緊時間從葫蘆島坐飛機,趕緊去徐州幫助劉峙收拾爛攤子。然而,就算是杜聿明有三頭六臂,也擔不起國民黨政府在東北和華東的風雨飄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