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注即時零售領域的劉老實。
7月19日,迎來第二輪約談后的首個周六,據劉老實實測發現,“0元購”的茶飲仍有,但相對少了許多,優惠券也依然還在送,不過力度相對過去的兩個“瘋狂星期六”,也收斂不少。
基于此,各地方餐飲或烹飪等相關協會集體出動,先是洛陽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針對三大外賣平臺發布“反內卷式”競爭的倡議書一份倡議書。同一天,山東省烹飪協會等多地協會也發出類似聲音。
事實上,經多家媒體初步統計,過去一周內,已有湖北省、陜西省、云南省、山東省以及北京、青島、大連、大同、重慶、深圳等超10個省市的餐飲或烹飪行業協會陸續發布相關倡議書,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競爭。一時間,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競爭”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各地協會的“反內卷”集結號
早在今年5月16日,中國烹飪協會就發布《關于抵制“內卷式”競爭 共建健康餐飲市場秩序的倡議書》,并首次將外賣平臺的價格戰定性為“內卷式”競爭,該倡議也得到了各地方烹飪協會的積極轉發。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更是在7月15日面向全體會員及相關企業發布倡議書。
倡議書指出,部分平臺發起的即時零售價格補貼大戰愈演愈烈,依賴資本力量的低價競爭不僅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更導致實體商家正常經營受挑戰、商品品質縮水、服務標準下降、商家利潤承壓等連鎖反應,嚴重威脅行業可持續發展根基。為此,協會提出規范低價補貼競爭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秩序;堅守經營底線,保障消費權益;構建多元競爭體系,樹立長期經營理念;加強主動自律,強化合規管理;踐行社會責任,守護行業生態等具體倡議。例如,要求各平臺企業立即停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實施的強制行為,嚴禁以“流量傾斜”“搜索降權”等手段變相強制商家參與價格補貼活動;在App主要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算法規則與補貼機制,明確訂單分配、流量加權、補貼分攤的具體計算邏輯等,從多方面規范平臺行為。
隨后,陜西、云南兩省協會也相繼發布相關倡議書。緊接著,深圳、大同兩地協會迅速響應。
7月18-19日,隨著市場監管總局的再次約談三家外賣平臺,各地協會的發聲達到高潮。
7月19日,洛陽、山東兩地協會的倡議書格外引人注目。洛陽餐飲協會呼吁平臺立即停止非理性補貼,取消低于成本價補貼活動,建立合理定價機制,同時禁止強制攤派補貼,優化算法避免爆單失控,并對未參與補貼的優質商家給予流量扶持,全方位為行業健康發展提出訴求。山東省烹飪協會要求平臺轉向高質量發展,加大資源投入食安管控、配送效率與數字化賦能。
在這波“反內卷”浪潮中,還有北京電子商務協會于7月17日發布的《共建即時零售健康發展生態倡議書》。該倡議也得到了三家平臺的集體轉發。
該倡議書從更高層面出發,呼吁平臺堅守合規底線,維護市場公平,杜絕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的低于成本價傾銷商品行為,避免擾亂正常市場價格體系與競爭秩序;聚勢平臺賦能,助力商家共贏,通過精準流量分發、營銷資源傾斜等方式,降低商家數字化運營門檻,實現平臺與商家的協同發展;踐行社會責任,共筑健康生態,建立健全商家信用評價體系,完善商品服務質量管控機制,防止行業壟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
兩次約談:監管的步步緊逼
面對外賣行業日益失控的競爭態勢,監管部門迅速行動,進行了兩次重要約談。
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針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
那次約談旨在警示平臺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有序發展。然而,約談后平臺的補貼態勢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持續升級。
進入7月,隨著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啟動500億補貼計劃,宣布即補貼用戶也補貼商家,以自己卷自己的方式引起了美團的激烈跟進。
隨后從7月5日開啟了首個外賣的“瘋狂星期六”,隨著“18-18”、“0元購”等補貼政策的推出,外賣訂單數據直接從1億日訂單直接拉高到峰值的2.5億+日訂單。
對此包括劉老實在內,很多媒體及行業專家都解讀為這次是美團中了阿里系的陽謀,迫使其自亂陣腳,不得不跟。
7月16日,晚點發布針對美團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的專訪。小王總坦言行業存在嚴重的“泡沫”,并表示外賣戰的結局無外乎三種,一種是被打殘淘汰,二種是握手言和,三種是來自高緯度力量介入。這一表態被外界解讀為美團也不想繼續卷了,希望有頂層力量介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再次約談三家外賣平臺企業。此次約談針對性更強,要求三家平臺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從5月13日的首次約談,到7月18日的二次約談,彰顯了監管部門對規范外賣市場競爭秩序的決心和力度,也反映出問題的復雜性和緊迫性。
不過從目前的實際效果上看,頂層力量的介入并沒有讓這場補貼大戰真正休戰,至少截止7月19日,包括“0元購”等在內的補貼依在,只是補貼力度不利前兩個“瘋狂星期六”而已。
與上周創造2.5億訂單峰值的“史詩級補貼”相比,劉老實預估7月19日的訂單量將至少下降四分之一左右,保持在1.8億單以內。
這場持續已久的外賣平臺“內卷式”競爭,讓眾多餐飲商家陷入困境。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感慨,商家參與外賣補貼就像在“走鋼絲”,不參與沒訂單,參與了又難以盈利。
這種困境背后,是外賣行業長期存在的“流量依賴癥”,平臺靠補貼吸引用戶,商家為流量犧牲利潤,形成了“補貼-虧損-再補貼”的惡性循環。
各大平臺為何要頂風作案?
正如上述提到的,7月19日的外賣大戰力度雖然減弱,但卻依舊沒有停止,各平臺可謂是“頂風作案”,對此,劉老實認為,這并不是因為各大平臺的負責人缺乏政策敏銳性,實際上在這方面他們比我們一般常人要高出不少。而真正讓他們冒著被處罰的危險繼續補貼,其原因無外乎有2點。
其一,即時零售的是各大平臺生死存亡的關鍵布局。傳統電商需數日送達,京東靠物流縮短時效分得一杯羹,而美團等主導的即時零售能實現幾十分鐘送達,“所見即所得”直擊消費者痛點。高頻使用(如日常點餐、茶飲、百貨、買藥、美妝等)讓其不斷侵蝕淘寶、京東等低頻電商的份額,這引發傳統電商通過外賣大戰反擊,對美團而言,守住核心外賣業務更是必然。
因此,各大平臺不惜拿出老底來補貼,想盡辦法獲取更多市場份額,看中的并不是很難盈利的餐飲外賣本身,而是遠場電商向近場電商轉變的即時零售未來趨勢!而這也是各大平臺仍然不會休戰的最重要原因。
其二,技術突破前的焦慮驅動著平臺之間只有快速搶占上牌桌的機會。美團、阿里、京東三大平臺都在押注AI、機器人等技術降本增效,但目前為止,這些新趨勢和領域仍處投入期,短期內還很難轉化為成果(實現盈利)。疊加經濟調整期蛋糕難做大,爭搶存量的心態讓各大平臺更難保持克制。
目前在即時零售行業里,仍未出現可實現降維打擊的新模式,盡管三大平臺各有優劣勢,也各有側重點,但即時零售的玩法目前仍那么多,很難實現新突破,而如果不先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后續就算出各自投入的AI,機器人等成熟起來,恐怕也失去了上牌桌的機會。
各地協會倡議蘊含破局方向?
各地協會的倡議書中,蘊含著破局的方向。核心建議可歸納為四類:
在規范補貼行為方面,洛陽、遵義等地協會要求立即停止“滿18減18”“0元購”等低于成本的極端補貼,建立合理定價機制;中國烹飪協會提出設定商戶補貼分攤比例上限(避免超70%),保障商家利潤;洛陽、山東協會則禁止平臺以“流量降權”等手段強制商家參與補貼。
優化平臺規則上,中國烹飪協會建議搜索排序以“真實好評、衛生狀況”等品質指標為核心,取代純價格導向;倡議設立“品質商戶專區”等獨立入口,給予中小優質商戶曝光和資源傾斜,避免補貼資源過度流向頭部品牌,防止“馬太效應”。
保障商戶權益方面,中國烹飪協會明確禁止平臺強制商家線上提供“全網最低價”,尊重自主定價權,同時推動“線上線下同質同價”,避免沖擊實體店。
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洛陽、大連等協會呼吁制定《外賣平臺可持續運營公約》,明確補貼上限和賬期規則;建議平臺將資金轉向“明廚亮灶”、防爆單算法等食安與效率提升領域;北京、陜西協會倡導商戶通過菜品創新、數字化優化供應鏈等“以質代價”,替代價格戰。
實際上,各大平臺也在探索“非補貼競爭”模式。比如,餓了么早在今年3月就試點“明廚亮灶+食安封簽”雙保障,淘寶閃購&餓了么的500億補貼也包含對于商家上線店鋪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免傭減傭等措施,促進商家生意增長;美團則宣布三年將建成1200家“浣熊食堂”,為行業打造放心外賣新基建;京東外賣則正式啟動“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真金白銀,扶持更多品類標桿品牌銷量破百萬。
這些嘗試表明,外賣行業的未來增長點不應在補貼的數字游戲中,而應回歸到食材安全、配送體驗、商家賦能等價值創造領域。正如市場監管總局在約談中所強調的,健康的競爭應是比誰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吃得放心、送得及時、買得劃算”的本質需求。
不可否認,盡管瘋狂的補貼用戶的“內卷式”競爭又low又燒錢,但從中國的互聯網商戰史來看,卻又是最有效的。所以盡管各地方協會給出不錯的建議,但這些建議都不會打破各大平臺繼續爭奪即時零售“地盤”的首要任務。
不過,這場價格補貼戰遲早會真正落幕,唯有外賣行業真正找出解決之道,才會擺脫“內卷式”競爭的泥沼,回歸理性發展軌道。只是想要擺脫,又談何容易。
添加劉老實個人微信 qdppqd
同時帶你加入 即時零售資源群 ,
和更多從業者探索行業發展,洞見2025年行業趨勢!
整理:劉老實
排版:劉老實
校對:十 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