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亮眼,產銷量雙雙突破690萬輛,同比增長均超過40%,出口實現了75.2%的增幅。
新疆霍爾果斯口岸,與哈薩克斯坦隔河相望,是我國最大的汽車出口陸路口岸,今年上半年,經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出口的商品車已達8.7萬輛。隨著新能源汽車出口量不斷增長,近年來,在霍爾果斯口岸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新職業——新能源汽車“擺渡人”。
以往,霍爾果斯口岸出口的汽車,很多都是通過籠車實現轉運,前兩年,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免簽政策落地后,出現了更方便更靈活的“自駕出口”通關方式,通過“擺渡人”自駕交付汽車更有效率、成本也更低。
52歲的潘廣德,做新能源汽車的“擺渡人”已經快兩年。一本護照已經蓋滿了出入境驗訖章。
上午9點多,潘廣德從家里出發,他先到汽車貿易公司取車,然后駕駛著中國生產的新車,從霍爾果斯出境,將車停到哈薩克斯坦境內指定位置,完成交付驗收后,再乘跨國客運大巴返回國內。
車輛的通關手續,企業已提前辦好,潘廣德仔細地一一核對,又仔細檢查了車輛的輪胎、外觀和電量,確認一切正常后,這才小心翼翼坐上駕駛座。
潘廣德駕駛著車輛駛入口岸,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施行“自駕出口商品車快速通關模式”,出口企業只需提前在線上生成包含車輛各類信息的專屬二維碼,“擺渡人”在通關時輕輕一掃,便能實現秒級放行,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
霍爾果斯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 陳明翔:掃碼可以識別出它的車架號以及發動機號,作為這個車輛的唯一識別代碼,形成這輛車的專屬的身份證。通過這個碼可以通行海關的各個卡口。潘廣德說,雖然整車出口“擺渡人”的從業門檻不高,工作職責也很簡單,但是,卻要有責任心。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從小小方向盤,折射出外貿發展大盤。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增長,也讓潘廣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擺渡人”隊伍壯大 為“中國制造”自豪
在新疆霍爾果斯,潘廣德一家三口各自忙碌著,一家人從口岸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也能感受到自己小生活的幸福變化。如今,國產汽車“擺渡人”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將中國制造帶到更多的國家。
兩年前,潘廣德一家三口從黑龍江老家來到新疆霍爾果斯,他們在距離口岸不遠處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內,經營著一家免稅店,每天都吸引著大批哈薩克斯坦游客駐足選購。如今,妻子和女兒將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條,讓這個小家庭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在霍爾果斯,像潘廣德這樣的“擺渡人”已經有4000多人。他們中大多不是職業司機,有農民、牧民、務工人員,甚至還有一些到這里來跨境游的游客。
新能源汽車“擺渡人” 李叢林:我是內蒙古的,家里有朋友來這邊干,覺得挺好,一個傳一個來的。
新能源汽車“擺渡人” 劉麗華:我干這行已經三個月了,屬于兼職,想跑就跑。
新能源汽車“擺渡人” 馮秋芳:我是新疆人,我想著一個月最多跑15趟就行了,能賺7000元左右。
新能源汽車“擺渡人” 潘廣德:雖然這個行業辛苦,但快樂著。我們所開的車都是中國制造,中國的自主品牌。把車開到國外走出國門,對我們“擺渡人”來說也是一種自豪,非常高興,每一臺車都代表著中國制造品牌的形象。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擺渡人”:帶著國產汽車“跑”向世界》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