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十二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一月有余,但這場地區軍事沖突的“敘事之爭”在伊朗內部愈演愈烈。
核心爭論和對立點之一是圍繞如何處理與西方國家關系這一曠日持久的分歧,連日來,改革派和強硬保守派之間的交鋒乃至相互指責已然白熱化。
圖為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資料圖)
深陷風暴眼中央的無疑是伊朗溫和改革派總統佩澤希齊揚,近期關于他的報道頻繁引發輿論關注。據參考消息網17日報道,佩澤希齊揚16日在德黑蘭主持內閣會議時首次承認,伊朗在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存在“根本性”安全失誤。
報道稱,這種自我批評在伊朗極其罕見。佩澤希齊揚還強調了人民在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作用,稱必須重視人民、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私營和公共部門的參與,維系人民與政府的團結一致。
同樣不同尋常的是,總部設在海外的伊朗國際電視臺(iranintl)17日引述政府官員穆斯塔法·莫拉維的話,報道了伊朗總統車隊3輛汽車日前皆因加注了摻水汽油拋錨,導致現年70歲的佩澤希齊揚被迫打出租車完成公務行程的尷尬一幕。
“由于大量補貼,伊朗保持著世界上最低的零售燃料價格之一,但制裁和老化的基礎設施使其越來越難以維持燃料質量和供應。”報道進一步揭示了伊朗日常生活“能源線”的窘境。
短暫團結,走向“激烈權力斗爭”
日前,伊朗議員、前駐阿富汗大使阿博爾法茲·佐赫雷萬德一段激烈指責佩澤希齊揚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轉。
“佩澤希齊揚政府將在其任期結束前終結伊斯蘭革命。”他在視頻中甚至指責佩澤希齊揚“越權”,“他們認為,通過結束革命并終結哈梅內伊的統治,可以開啟一個新時代,并加入《亞伯拉罕協議》。”
在上周接受美國保守派媒體名人塔克·卡爾森采訪時,佩澤希齊揚“對特朗普的軍事打擊行動(立場態度)沒有硬杠”,“愿意談判”的溫和表態激怒了強硬派議員們,超過30名議員呼吁他辭職。“我們仍然相信外交的窗口是敞開的,我們將認真地走這條和平道路。”佩澤希齊揚14日在社交平臺X上重申了立場。
面對“十二日戰爭”激發的伊朗政權體制未來走向的路徑之爭,“伊朗強硬派重燃了與改革派政客之間的激烈權力斗爭。”英國《金融時報》16日刊文寫道。
“爆炸后的塵埃尚未落定,但兩極分化的聲音比導彈爆炸更響亮。”伊朗政府前發言人、總統助理阿里·拉比埃7月10日在改革派媒體《信任報》(Etemad Daily)上如此描述道,“讓我們防止社會分裂——這正是侵略者想要的。”
這場持續12天的以伊戰爭一度激發伊朗國內短暫的團結呼聲。以色列上月突然發動的襲擊造成包括大量平民在內的1062名伊朗人死亡,包括一些反對派知名異見人士在內也強烈譴責以色列和美國的侵略行為。
在“十二日戰爭”剛結束不久,有長期關注伊朗國內政治精英不同派系的中東觀察家一度提出,在伊斯蘭革命衛隊多位高級領導人遇刺,該國保守派和強硬派及其政策主張遭到削弱的情況下,政治體制面臨重塑轉型的一種可能性,即改革派崛起,占據關鍵權力位置,他們主張將國家優先事項轉向國內,專注于發展和社會正義,而非將國家資源耗費在代價高昂的地區沖突中。
“內部異見的跡象日益增多。”出生于德黑蘭的美國華盛頓中東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和伊朗項目創始主任亞歷克斯·瓦坦卡一直密切追蹤軍事沖突——尤其是美國戰略轟炸機參與行動——給伊朗政權穩定性在內部帶來的沖擊,他在伊以6月24日停火前一天便提醒外界注意,當時的一大背景和明顯動向是,德黑蘭針對“滲透事件”大舉展開抓捕,打擊以色列間諜網絡,數日內總計逮捕700多人。
伊朗務實派和溫和派人士警告不要將伊朗人民視為“第五縱隊”,相反,他們呼吁重新審視伊朗領導層與本國公民的互動方式。總統高級顧問、前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埃敦促國家媒體為“所有熱愛伊朗的人”開放討論空間。
一段時間之內,伊朗精英階層內部和不同派別的媒體對于戰爭及國內局勢的反思以及激烈爭論顯著增多。7月8日,伊朗改革派新聞網站Aftabnews刊發了180名有改革傾向的伊朗學者、經濟學家,包括前總統魯哈尼政府(溫和保守派)時期的官員發布的聯合聲明,稱這場戰爭是“一個代價高昂的提醒”,提醒人們伊朗治理的失敗,并警告說,強硬派正在煽動敵意,沖突將給伊朗帶來“災難性后果”。
該聲明敦促佩澤希齊揚與美國和歐洲進行談判,以防止再次發生沖突并“維護伊朗的領土完整”,此外,他們還呼吁現任政府修改財政政策并打擊腐敗,以恢復公眾信任。
伊朗核科學家、前議員艾哈邁德·希爾扎德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他呼吁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方式,以調和在很大程度上被疏遠的民眾。“我們需要回歸人民,確保他們在治理中參與合作。他們必須能夠將政府視為自己的政府。”希爾扎德在改革派日報《阿爾曼·梅利》上撰文寫道。
《金融時報》16日的文章認為,伊朗改革派不僅尋求影響外交關系,還尋求在國內進行徹底改革。
匈牙利布達佩斯考文紐斯高等研究院(CIAS)當代亞洲研究中心教授拉斯洛·契斯曼近日觀察認為,早在此次軍事沖突之前,伊朗領導層已經面臨其歷史上最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之一。
“近年來,伊朗社會日益分裂。”他和同事在7月15日發布于“地緣政治監測網站”的國別局勢分析報告中寫道,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能源危機,這個擁有世界最大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國家已開始每天停電兩小時。與許多阿拉伯國家一樣,伊朗試圖通過補貼基本食品來維持社會穩定。
一名工人騎車路過伊朗布什爾核電站,該核電站是伊朗境內唯一運轉的核電站(資料圖)
《經濟學人》在“十二日戰爭”后聚焦“伊朗戰時經濟的內部”,提供了一組戰前已然“岌岌可危”的經濟數據:十分之六的適齡勞動人口失業;物價在過年上漲了35%;約18%人口生活在世界銀行的貧困線以下;盡管伊朗是天然氣和石油出口大國,但官員們不得不燃燒低品級的煉油副產品——重油(mazut)來維持生計。
“強硬派既沒有提供任何前進的方向,也缺乏公眾支持。”《金融時報》引述伊朗改革派分析人士賽義德·雷拉茲的話批評道,“他們主要擔心的不是意識形態,而是被排除在未來的任何美國協議之外。”
政治變化已現,走向更軍事化和孤立?
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的法爾斯通訊社11日駁斥了呼吁改革的“180人聲明”,稱其“政治上幼稚”且不過是“失敗策略的重復”,聲言美國已經被證明“不值得信任”,外交只會導致單方面的讓步。
同日,一名伊朗議員表示,由116名議員簽署的一項法案要求政府為以伊戰爭后伊朗安全部隊撥付更多資金。
奧巴馬政府時期參與伊核問題談判的美國資深外交官艾倫·艾爾日前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研判認為,最近的武裝沖突可能會增強伊朗政權內部強硬派的力量,并提醒說,改革派只是“發揮著邊緣性作用”。
她認為,盡管以伊沖突之后“政治變化”已經出現了,但結果“可能會使現政權更加軍事化、孤立和以安全為重”,這與包括總統在內的改革派系將獲得影響力的預期相反。
“伊朗現政權沒有立即改變的跡象,軍事指揮官和政界人士仍然公開宣誓效忠(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她認為,伊斯蘭革命衛隊仍將在伊朗接下來的權力架構及潛在的變更過程中發揮實質性作用。
在不同派系間裂痕日益加劇之際,86歲的哈梅內伊7月16日再度露面,強調了國家團結對于穩定政權至關重要。他當天在會見司法部門官員時贊揚了伊朗人民對最近戰爭的應對,并強調了具有不同宗教信仰和對立政治觀點的人們必須團結起來“保衛伊朗和政權”。
“侵略者的計劃是通過鎖定伊朗關鍵人物和敏感設施,來削弱國家體制。”哈梅內伊在講話中直指以色列在“十二日戰爭”中發動的襲擊目標,旨在“煽動騷亂,并促使民眾走上街頭推翻(伊斯蘭共和國)體制”。
哈梅內伊告誡伊朗官員不要發起“不必要的批評”和爭論小問題。他說,伊朗外交官和軍方在未來的道路上應“謹慎而精準”。“無論我們進入外交領域還是軍事領域……我們都將以強勢姿態進入。”
當地時間7月5日晚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首都德黑蘭參加一場儀式
16日當天,伊朗議會發表聲明稱,只要先決條件未得到滿足,伊朗就不應與美國重啟核談判。
7月15日,哈梅內伊重新任命3位高級神職人員為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成員(由12名成員組成,其中6名宗教專家由最高領袖直接任命,另6名法學家由司法機構提名——編者注),該委員會在伊朗選舉和立法中發揮關鍵作用,主要職能包括審查議會法案是否符合伊斯蘭教義和憲法、監督總統及議會的選舉合法性等。
同一天,法國外長巴羅特表示,若無實質進展,歐洲將啟動核協議“快速回彈機制”,恢復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及金融限制等制裁。此前,有消息傳出,美國以及英國、法國、德國3個歐洲國家已同意將8月底定為達成協議的最后期限。
伊朗前議員、前議會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赫什馬托拉·法拉哈特皮舍指責伊朗外交官缺乏專業知識,并抨擊強硬派散布他所謂的虛假言論。
“佩澤希齊揚總統必須停止其在外交政策上的消極態度,將國家利益從激進分子的手中拯救出來。”法拉哈特皮舍在伊朗溫和改革派日報《Arman Melli》上撰文寫道,嚴厲批評了2015年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及其簽署者。
伊朗另一份改革派日報《東方報》(Shargh)援引分析師穆罕默德·伊拉尼的話警告稱,伊朗將發生“政治地震”,外交大門將實際上關閉。
哈梅內伊的親密顧問、前副總統穆罕默德·穆赫貝爾一度出面,明確表達了反對“攻擊現任總統的行動和言論”, “(一些)伊朗政客和政治組織正試圖挑戰總統的政治能力。(這是)錯誤的舉動。”溫和保守派報紙《伊朗時代報》引述他的話寫道。
“波斯灣國家如今正競相實現經濟現代化、數字化和多元化。大量投資涌入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工智能領域。西方各國政府正押注于后意識形態時代的中東。”總部設在美國的伊朗國際電視臺主播邁赫迪·帕潘奇近日發表評論文章,將伊朗內部的反思和權力角逐置于更廣闊的視野加以觀察,他也被稱為報道伊朗事務“最犀利的聲音之一”。
“一個轉型后的伊朗或許正是該地區缺失的一塊拼圖。”他寫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