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國
近日,職工劉某等17人分別向重慶市綦江區法院訴告重慶某平臺公司,未支付職工工資及銷售提成、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等費用合計100余萬元。
“從立案到結案僅用9天,雙方就達成調解協議。”綦江區總工會負責人介紹,因涉及勞動者人數較多,訴請金額較大,該區總工會迅速啟動“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勞動爭議化解“五方聯動”機制,聯合區法院、區人社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等部門進行調解處置,并依托巡回審理現場辦理,快速解決了紛爭。
這是重慶探索創建勞動爭議化解“五方聯動”工作機制以來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重慶法院近3年將其運用于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化解領域,成功化解勞動爭議糾紛1506件、勞動合同糾紛341件、確認勞動關系糾紛149件。
前不久召開的重慶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聽取了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關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該市通過政策保障、政府監管以及創建勞動爭議化解“五方聯動”工作機制,形成了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政策體系。
重慶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余季平介紹,該機制由工會建立,以人民調解員、志愿律師、法律工作者等組成的群眾性勞動爭議化解工作隊伍,通過法律監督、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方式化解勞動爭議。
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工會群眾性勞動爭議化解工作的指導;人社部門加強勞動保障監察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信息共享與協作,與工會共同做好對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的指導;“五方聯動”機制還積極融入“數字重慶”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調解、仲裁、審判工作深度融合,探索12351工會服務職工熱線、12348司法熱線、12333人社熱線的知識庫和座席資源共享。
掃碼、驗證、通行……近日,重慶沙坪壩土灣街道的金沙時代小區,通過掃碼“紅巖騎手”徽章,快遞員周川進小區送貨有了“綠色通道”。“進小區送外賣的時間大大節省了。”他說。
近年來,“山城”重慶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積極構建以社區為基礎的基層治理模式,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元、更人性化的服務和支持。
重慶通過“騎手友好街區”建設,打造更多友好場景,讓“城市對騎手更友好,騎手在城市更有為”。在渝中區石油路街道萬科錦程小區,外賣員靳光程對記者感嘆:“一個小小的通行碼,讓我感受到尊重和信任。”
2024年5月,沙坪壩區在全市率先啟動“騎手友好街區”建設,召集18個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共同加強騎手管理、關愛服務,已協調推動全區756個小區簡化出入程序、開放地下車行通道,建成“騎手友好小區”。“目前,全區日均跑單騎手有5300余人,日均外賣訂單量11.8萬單,均居全市前列。”沙坪壩區副區長趙祺說。
“平臺企業通過算法設定規則,隱蔽性強、調整快,勞動者往往缺乏規則制定的參與權和協商權。”重慶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通過立法對平臺算法透明度、公平性和勞動者參與算法規則制定等作出要求,改善勞動者在平臺面前的弱勢局面。
據統計,重慶有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約279萬人,占全市就業人員總數的15.93%。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關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建議,督促平臺企業公平設置算法規則,對于訂單分配、抽成比例、報酬構成及獎懲等直接涉及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應由行業主管部門聯合第三方對平臺算法進行合規審查,引導平臺企業從過度追求效率的“最嚴算法”向符合勞動者安全與休息需求的“折中算法”轉化。
據介紹,預計到2025年底,重慶將建設45個全國“最美工會驛站”、100個市級“最美渝工港灣”,升級打造740個智能化工會驛站;2025年底前,在快遞從業人員集聚區域,依托快遞網點建成愛心驛站超3000個。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