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谷雨星球(ID: guyujihua2021 ),作者:卷卷兔
這個暑假,哈佛有了一個令所有人驚訝的大動作——竟然一口氣開放了數百門課程,無門檻、零學費、不需要申請,向全世界所有人敞開大門。
如果按照哈佛的學分去計算學費的話,一門課程大約需要7000-8000美元,數百門課程下來,四舍五入省了100萬人民幣。
而在哈佛這半年來被特朗普政府撤資、質疑和折磨的背景下,哈佛此番舉動貌似也是在堅守著文人風骨,抬起頭向政府宣告:
「知識無國界。你撤我的錢,限制我招收國際學生,那我就將所有學術資源開放給全世界的人,讓哈佛的知識和價值觀傳向全世界」。
除了哈佛,還有MIT、斯坦福、耶魯、普林斯頓等其他精英大學,也以各自的方式研發或開設線上課程,其中也不乏免費資源。而這場集體的知識開放,或許正是精英教育面臨時代拷問后的一次自我救贖。
■哈佛在線課程網站共有500多門課程,其中免費的是141門,目前來看開放截止日期為2025年12月31日,網站:
https://pll.harvard.edu/catalog?price%5B1%5D=1
哈佛「壓箱底」的免費課程,價值100萬
哈佛大學此次開放免費課程,是有一個專門的網站,叫做專業與終身學習平臺(Professional and Lifelong Learning, PLL)。
里面的涵蓋范圍之廣、質量之高,在外人看來非常重磅,頗有誠意,確實稱得上是「壓箱底」級別的資源。
對中國學生最友好的是,所有課程都采用自主節奏學習,可以按自己的時間安排完成,這對中國學生繁忙的課業安排來說簡直是福音。
■每門課程中都介紹了課程節奏,self-paced就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無需熬夜
最稀缺的頂級資源是CS50系列課程。CS50x在美國大學界有「祖師爺」級別的江湖地位——
它是哈佛校內最大的課程,每年秋季約有1000名學生注冊,不僅計算機專業學生選課,還有商學院、法學院的學生也來搶,被譽為「讓文科生也能愛上編程的神課」,因為三分之二學生此前從未接觸過編程。
它是計算機科學界的TED Talk,由David J. Malan教授主講,他是哈佛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Gordon McKay實踐教授,上課就像脫口秀,以教學方法頗有革命性著稱,這門課也被稱為「最不像上課的課」。
它還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編程入門課,2007年在哈佛開設,2012年在edX上線以來,已有超過650萬學習者注冊,是世界上評分最高、最受歡迎的在線課程之一。
這門課程很實用,涵蓋Python、SQL、JavaScript等多種編程語言,內容涵蓋人工智能、生物學、密碼學、金融、取證和游戲等真實世界領域,既是技能培訓,更是思維方式的訓練。
課程制作價值極高,每年1月1日都會更新內容,在線課程與校內課程完全相同,包括相同的講座、作業和最終項目。
最與AI時代貼近的是,這個系列還有一門《賽博安全入門》,教了如何在賽博時代保護個人數據、硬件安全,如何在家中和工作中避免數據泄露的風險。
更令人驚喜的是,課程提供完全免費的完成證書,包括你的姓名和通過的作業,由Malan教授親自簽署。
要知道,這樣一張證書在美國教育市場的價值不下幾千美元。如今只要努力跟下來課程,你也能拿到了。
除了CS50系列課程,哈佛這次還有一些首次大規模免費開放的「王牌」課程,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這個店了。
比如數學領域的《Calculus Applied!》(應用微積分),對于希望未來學習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孩子來說,幾乎是剛需。
學生會學習運用單變量微積分工具,來創建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科學領域的數學模型。
最大的特點是,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推導,而是超越微積分教科書,與社會、生命和物理科學的從業者合作,了解微積分和數學模型如何在他們的工作中發揮作用。比如通過一系列案例研究,了解從捕食者-獵物模型到統計學家如何使用函數建模數據的廣泛應用。
課程由三位頂級數學教育專家聯合授課,哈佛大學數學系高級講師John Wesley Cain、波士頓學院數學實踐教授Juliana Belding,以及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教學教師Peter M. Garfield。
還有數據科學領域的《Data Science: Probability》(數據科學:概率論),使用2007-2008年金融危機案例研究學習概率論,也是數據科學家必備的理論基礎。
主講人Irizarry教授是哈佛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教授,同時也是Dana Farber癌癥研究所生物統計學和計算生物學教授,在過去15年中專注于基因組數據分析研究。
對中國學生來說,數據科學系列課程的價值在于,培養建模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都是當前就業市場最熱門的能力要求。
比如在商學領域的《Negotiating Salary》,即哈佛商學院的薪資談判技巧課程,由談判大師Mike Wheeler教授,這是一門原本只面向MBA學生的15分鐘精華課程。
要知道,Wheeler教授可是談判學界的泰斗級人物,他的《談判的藝術》一書被譽為商界談判圣經。
而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別說高中,連國內頂尖的商學院本科課程中,都鮮有直接教你談判薪資的課程,也直接補上了東亞教育中對于「爭取勞動合法權利」缺失的一課。
人文學科領域,哈佛也正在與時俱進,開發了與數字化時代緊密貼合的跨學科課程。
比如這門《Digital Humanities in Practice: From Research Questions to Results》(數字人文實踐:從研究問題到研究結果),將人文學科和數據科學相結合,學習基本的編程工具,教授學生如何在做人文研究時利用技術提高效率。
這種跨學科能力,正是AI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被詬病「完蛋」的藤校已經變了
哈佛這次將原本只有自己學生才能學的課程,都免費開放出來,有人評價:「昔日對經濟、智力門檻頗高的精英教育,怎么給普通大眾開源了?」
這樣的詬病有點難聽,但也并非空穴來風。
《大西洋月刊》就曾發表過一篇震撼教育界的深度長文《精英大學的終結》,直指藤校教育的核心問題:「它們已經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俱樂部,普通家庭的孩子從出生起就與這些頂級教育資源無緣」。
文章痛陳,現在的藤校學生中,來自收入前1%家庭的學生比例,竟然比來自收入后50%家庭的學生還要多,「精英教育正在加劇社會分化,而不是促進社會流動」。
以哈佛為例,每年學費加生活費超過8萬美元,四年下來至少需要200萬人民幣。更多的是隱性成本,從小的精英教育投入、各種課外活動、標化考試培訓、升學顧問費用等等,一個孩子要進入哈佛,家庭總投入往往超過500萬人民幣。
此外,藤校錄取越來越看重「軟實力」,而這些軟實力的培養無一不需要強大的家庭背景和人脈資源。比如參加昂貴的夏校、做有影響力的公益項目、獲得知名人士推薦信。
有教育學者感慨,「藤校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變成貴族教育」。
然而,這半年來藤校卷入的政治風波,或許真的讓這些象牙塔里的學者們開始反思。
美國政府對哈佛等藤校的「圍剿」是全方位的,如撤銷研究資金、突然取消國際學生招生政策、調查「反猶主義」、威脅取消免稅資格…而支持的人則認為,藤校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大眾。
面對質疑,藤校如今選擇的回應方式不再是辯解,而是親自拆掉知識的「圍墻」,掀起一場「資源開放潮」:知識應該服務于全人類,而不是少數精英。
■家庭收入排前0.1%的學生在大學申請流程中,在非學術上獲得高分的可能性,是中產學生的1.5倍。
這場資源開放潮,表面上看是技術進步的產物,實際上反映的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
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理念的回歸。
正如哈佛校訓所說,「真理(Veritas)不應該被圍墻限制」。當一流的教育資源能夠觸達全球每一個有網絡連接的角落,這或許才是教育的本來面目。
而隨著在線教育的成熟,知識傳播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
與其讓其他機構搶占這個市場,不如主動出擊,在大學價值深受質疑的當下,用免費資源建立品牌影響力。
藤校的課程「開源」潮
我們已經看到,一場由頂級名校主導的「知識開放運動」正在悄然興起,而這背后,是對傳統精英教育邊界的一次集體突破。
除了哈佛,還有很多精英大學正在將資源打包開放。
MIT:給青少年的AI入門課
適合人群:對AI和編程感興趣的中小學生,需要一定英語基礎。特別推薦給準備在理工科發展的中國學生,這是了解AI前沿的絕佳機會。
正當很多大學積極開設AI專業、新開課程時,MIT早已將自有的AI課程打包成資源包,做成了8-18歲孩子都可以學的Day of AI項目。
這個課程來自MIT媒體實驗室與蘇世民計算機學院的合作,直接使用MIT的科學家和資源。課程設計幾乎完全足以培養出青少年版本的「機器學習專家」:
第一階段:機器學習理論基礎,什么是AI、算法、機器如何學習、AI倫理等。
第二階段:AI在真實世界的應用,ChatGPT在教育中的應用、AI對公民權利的影響等。
第三階段:跨界探索,用AI創建圖像分類器、Python編程與AI交互等。
最有意思的是,MIT還開發了一系列免費AI工具,如互式編程平臺、手機應用制作工具、圖像分類模型訓練平臺等,讓孩子能夠像李飛飛一樣訓練自己的AI模型。
■唯一一個門檻是,這個網站的AI課程資源面向的是家長、老師群體,大孩子完全可以自學,小孩子可能需要家長輔助
耶魯@Coursera:人文社科最受歡迎的課程
適合人群:對哲學、經濟學感興趣的高中生和大學生,特別適合準備申請文科專業的中國學生。
耶魯大學在Coursera平臺開放了多門經典課程,有幾門很值得中國孩子來學。
《Financial Markets》(金融市場),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教授主講,深入淺出地從風險管理和行為金融學角度,介紹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
據說,這門課對于「金融文盲」也十分友好,介紹了金融市場基礎理論,還分析了股票、債券、衍生品市場等案例分析,特邀嘉賓包括AIG前CEO Maurice Greenberg、對沖基金經理、財政部長等業界頂尖人物。
對希望申請商學院、經濟學專業的中國學生來說,是接觸世界頂級金融教育的難得機會。
耶魯還有一門叫做《The Science of Well-Being》(幸福科學)。
由耶魯心理學教授 Laurie Santos 主講,成為耶魯300年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近1/4的學生選修,在線版本已吸引超過400萬全球學習者。
課程通過心理學研究揭示關于幸福的誤區,教授科學的快樂方法。對于中國孩子來說,這門課程很適合在激烈競爭的教育環境下,建立正確的幸福觀念,課程還有專門的青少年版本和家長版本,特別適合家庭學習。
普林斯頓@Coursera:AI時代的算法與數據結構
適合人群:有一定編程基礎的學生,特別適合準備計算機科學競賽或申請相關專業的中國學生。
普林斯頓也在Coursera平臺開放了一些核心課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算法,第一部分《Algorithms, Part I》由計算機科學泰斗教授Robert Sedgewick和Kevin Wayne主講。
這是Coursera上評分最高的算法課程,據說Robert Sedgewick教授有一種魔力,可以將復雜的算法講得極為生動淺顯,對準備ACM競賽、申請頂尖CS項目的中國學生來說,這門課程提供了扎實的算法基礎。
而且,配套教材《算法,第四版》被評為有史以來25本最佳編程書籍之一。
這個系列還有一門《Computer Science: Algorithms, Theory, and Machines》(計算機科學:算法、理論與機器),這門課是編程入門后的進階版本。
內容涵蓋算法分析、計算理論、機器架構、計算機科學歷史,填補了編程實踐與計算機科學理論之間的空白,對希望申請CS研究生項目或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中國學生來說,非常適合打好理論基礎。
看到這么多名校將學術資源放上網絡,我們格外欣喜的是,時代變局雖然影響了一部分家庭的留學選擇,但并沒有徹底關閉求知的渠道。
正如斯坦福大學蘇佩斯教授在開設線上高中時的預言:「再過幾年,數百萬學童將可以享受到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之子亞歷山大所享有的皇家特權:像亞里士多德一樣博學、負責的導師的個人服務」。
這個預言,或許正在我們這個時代成為現實。
本文授權轉載自"谷雨星球"
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