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入伏啦,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這也是近十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了!
雖然今年三伏天短了,但這30天可是一年里氣溫最高、濕氣最重、最悶熱的時候。
在這個特殊時期,咱們養生可得格外注意,老話說得好:“三伏養生做得好,一年病邪不來擾”,記住下面這“六不要”,保準能舒舒服服度過三伏天!
到底是哪六不要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不要用冷飲代替水
三伏天,太陽火辣辣的,走幾步就口干舌燥,這時候很多人就愛來根冰棍,或是喝瓶冰鎮飲料、奶茶等,覺得既解渴又降溫。
但你知道嗎,這樣做對身體可不好。冷飲溫度低,一進肚子,胃腸道的血管就會突然收縮,消化液分泌減少,很容易引起腹痛、腹瀉,長期這樣還會損傷脾胃陽氣。
而且冷飲里大多含有大量糖分和添加劑,喝多了不僅不解渴,還會讓身體更缺水。
想要消暑解渴,還是得喝溫開水或者淡鹽水,它們能補充身體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從內而外感到清爽。
二、不要只防暑不防寒
別以為三伏天就只要防暑,防寒也很重要。咱們現在空調、電扇不離身,室內外溫差大,稍不注意寒邪就會入侵。
比如,從炎熱的室外一下子進入溫度很低的空調房,毛孔突然收縮,寒氣就被鎖在體內;晚上睡覺開著空調,肚子露在外面,也容易著涼。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可能會引發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問題。
所以,三伏天里空調溫度別調太低,26℃左右比較合適,還要注意別讓冷風直吹身體,尤其是脖子、肩膀和肚子這些部位,記得適當添件薄外套,做好保暖。
三、不要夜臥貪涼
夜晚降臨,暑氣稍退,但很多人還是貪涼,喜歡在露天的地方睡覺,或者開著空調、電扇直吹,這可不行。
中醫講,夜晚人體陽氣內收,抵抗力相對較弱,此時貪涼,寒邪就會趁虛而入,損傷脾胃陽氣,第二天起來可能就會腹痛、腹瀉,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大家最好在室內睡覺,關上窗戶,拉好窗簾,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如果要開空調或電扇,調個定時,別整夜開著,也別對著人吹,肚子上搭條薄毯子,保護好腹部。
四、不要過度鍛煉,也不要不鍛煉
三伏天,運動可不能瞎來。有的人覺得天熱就不運動了,整天待在空調房里,這樣不好。適量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出濕氣,增強免疫力。
但要是過度鍛煉,比如在中午高溫時段跑步、打球,那也不行。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過度運動容易導致中暑、脫水,還會加重心臟負擔。
大家可以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比較涼爽的時候,去公園散散步、打打太極拳,微微出汗就好。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別喝太涼的水,休息一會兒再洗澡。
五、不要洗冷水澡
大汗淋漓后,很多人圖涼快,就直接沖個冷水澡,這感覺別提多爽了。
但這對身體危害可不小,人在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突然用冷水沖,毛孔會迅速收縮,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就容易中暑。
而且,冷水刺激還會讓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對心血管不好,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
不管多熱,都要用溫水洗澡,水溫在37℃ - 40℃左右比較合適,既能清潔皮膚,又能讓身體放松,帶走暑氣。
六、果蔬不能代替正餐,適量進補不可少
三伏天,人容易沒胃口,很多人就干脆用蔬菜水果當正餐,這可不對。
蔬菜水果雖然富含維生素和水分,但熱量低、蛋白質含量少,長期這樣吃,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免疫力會下降。
老話說“一伏一只雞,不用醫生開藥方”,三伏天出汗多,身體消耗大,適當吃點雞肉、鴨肉、魚肉等高蛋白食物,能補充體力,增強體質。
當然,進補也要適量,別吃太多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三伏天是養生的黃金時期,只要咱們牢記這“六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輕輕松松度過這個炎熱的夏天,為下半年的健康打下好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