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朗普政府掐著表等印度在關稅談判最后期限低頭時,新德里突然反手甩出一張牌——向世貿組織(WTO)提出申訴,要對美國加征7.25億美元報復性關稅,直接掀了談判桌。 更讓白宮頭疼的是,同一時間韓國放出風聲,要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收回美軍捏了70多年的戰(zhàn)時指揮權,還公開聲明“臺海沖突不關韓國的事”。
而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國連續(xù)三個月減持美債,持倉量一路降到7563億美元,拋售動作又狠又穩(wěn)。 東亞兩大關鍵盟友同時“松綁”,加上最大債主持續(xù)撤退,特朗普手里的“亞洲牌”徹底爛在了手里。
印度這次硬剛美國,可不是臨時起意。 特朗普對印度汽車零部件加征25%關稅后,又逼著莫迪開放農(nóng)產(chǎn)品市場,進口美國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甚至包括牛副產(chǎn)品。 這一下踩了印度兩條紅線:牛在印度教里是神圣動物,而農(nóng)業(yè)直接關系著7億農(nóng)民的生計——這些人可是莫迪的票倉根基。
印度不是沒試過妥協(xié),甚至提出用十年美國軍購大單來換關稅讓步,可特朗普連印度外長蘇杰生等了四天都不見,擺明把印度當提款機。 這下印度真急了,直接在WTO援引規(guī)則反制,還拉上巴西在金磚峰會喊話“全球南方團結”,推動去美元化結算。 明擺著告訴美國:想拿我當棋子? 沒門!
韓國的轉向更讓美軍脊背發(fā)涼。 新任防長安圭伯在國會聽證會撂下硬話:政府計劃在本屆任期內收回戰(zhàn)時作戰(zhàn)指揮權。 這個權美軍從1953年捏到現(xiàn)在,移交談判拖了二十年都沒結果,如今卻被一個文人防長提上日程。
一旦收回,美軍再想插手臺海或朝鮮半島事務,就得先看韓國臉色。 配合這個動作,總統(tǒng)李在明早早表態(tài)“臺海是中國的家務事”,和美國拼命推“臺海國際化”的劇本唱反調。 用韓媒的話說,這是1961年以來最猛的“軍事松綁”。
中國拋美債的節(jié)奏更是快準狠。 三個月里減持280億美元,5月再砍9億,持倉量壓到7563億美元,穩(wěn)居美債第三大持有國——排前面的日本和英國,一個邊買邊暗示“美債是談判籌碼”,一個增持力度斷崖下跌。
從2022年算起,中國已經(jīng)拋了超過2800億美元美債,同時悶聲囤黃金,央行連續(xù)八個月增持,儲備量沖到7390萬盎司。 這招直接戳到美國痛處:36萬億美元國債壓頂,每年光利息就要還9520億,現(xiàn)在大買家還一個個撤場。
最讓特朗普團隊冒冷汗的是盟友圈的瓦解。 英國嘴上說著“支持美國”,5月卻只買了17億美債,增持量不到年初的6%。 加拿大倒是狂買617億,可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對沖自家通脹的短期操作,根本不想接盤美國債務的無底洞。
日本雖然增持到1.13萬億美元,但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公開說“持有美債是貿易談判的籌碼”,擺明留了一手。 至于印度,早和金磚國家勾肩搭背談去美元化了,哪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喊話“別跟金磚走太近”,莫迪照樣在巴西峰會上談笑風生。
特朗普不是沒想補救。 芯片管制松了點,關稅暫緩期延了又延,還派人暗示想和中國談稀土供應。 可這些動作在中國看來全是虛招——真要談判? 先把加征的關稅撤了再說。 而韓國和印度這一跑,直接把美國圍堵中國的支點拆了。 現(xiàn)在東亞各國主權意識集體覺醒,誰還愿意當美國的冤大頭?
這場博弈里最諷刺的是美元霸權垮塌的導火索,恰恰是美國自己點著的。 俄烏沖突后美國凍結俄羅斯3000億外匯儲備的操作,讓所有國家看清了:美元不是貨幣,是武器。
現(xiàn)在印度外長蘇杰生嘴上說“美元仍是首選”,背地里卻推動金磚國家用本幣結算;巴西總統(tǒng)盧拉更硬氣,特朗普威脅加征50%關稅? 他直接把通牒信甩回去。 連印度都敢在WTO跟美國拍桌子,誰還信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眼下美國財政部最發(fā)愁的不是少幾個盟友,而是找不到人接盤美債。 36萬億美元國債像雪球越滾越大,每天睜眼就欠下26億利息。 英國買不動了,日本留后手了,中國持續(xù)拋售,加拿大只玩短線。 當債主們從“長期持有”變成“短期套利”,美國這套借債度日的模式,離崩盤也就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