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綺蝶
本周,特朗普重回白宮執政半年,其外交政策呈現了新變化。對華關系方面,特朗普明顯軟化了強硬立場,在關稅戰層面尋求和中國通過持續對話達成新的協議。尤其是他允許英偉達對華銷售H20芯片,逆轉了美國關鍵技術不流入中國的政府立場。俄烏沖突方面,特朗普力挺烏克蘭抗俄,對俄羅斯采取強硬姿態,下達50天內核烏克蘭停火的“最后通牒”,并推動北約盟友購買美國武器援烏。
特朗普對俄立場的轉變緩解了國內外盟友的顧慮,但其對華溫和姿態與對其他盟友的強硬關稅政策形成對比,引發國內右翼鷹派勢力和民主黨人的擔憂。另外,特朗普度對日本、歐盟和墨西哥等盟友及其他中小型貿易伙伴的關稅立場愈發強硬,加劇了盟友焦慮感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
8月1日前加大對歐盟和日本施壓
特朗普本周威脅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商品征收30%關稅,并立即對墨西哥西紅柿(美國約70%的西紅柿來自墨西哥)加征17%關稅,以保護美國農民利益。歐盟則考慮對美國飛機、波本威士忌和汽車實施報復性關稅。如果美國和歐盟的這番關稅威脅落實,美歐貿易將遭受重創。
日本想通過在美巨額投資獲得特朗普對日撤銷或降低關稅,但是美國似乎并不滿足于此。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增購美國武器、食品和汽車,但日本拒絕答應美國的條件,擔心此舉會損害日本農民和汽車行業的利益。4月以來,日本和美國已在華盛頓舉行了七次部長級關稅談判,進展緩慢,最終等來的是美國8月1日的最后通牒。
▲7月18日,美國財長貝森特與石破茂舉行會晤。
石破茂政府之所以拒絕讓步,主要和其面臨的經濟和政治困境有關。日本《朝日新聞》15日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隨著生活成本上升導致石破茂政府的支持率不斷下滑,日本執政聯盟可能會在7月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議席。美財政部長貝森特本周趕在日本參議院選舉前1天訪問了日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也是為了繼續施壓日本讓步。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令日本震驚,美日同盟關系并未換來日本被美國“特殊優待”。
民主黨警告,歐盟和日本的報復性關稅威脅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增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特朗普的關稅戰可能促使盟友向中國靠攏,削弱美國在全球供應鏈的領導力。
美烏改善關系、對抗普京?
在俄烏沖突持續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本周表達了對烏克蘭抗俄的支持,同時對俄羅斯采取強硬立場。他公開要求俄羅斯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面臨100%二級關稅,并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施加懲罰性關稅。
特朗普為何突然轉向“親烏”或“抗俄”?或許特朗普真的對普京失去了耐心,轉向通過經濟和軍事施壓迫使俄羅斯讓步。但除此以外,這種轉變也和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戰略評估有關。通過和中國交手,特朗普2.0政府意識到了礦產資源和武器工業的緊密聯系。有分析認為,如果俄羅斯掌控烏克蘭,可能會和中國一起主導能源和關鍵礦產資源的供應鏈,進而對美國及歐盟帶來經濟和安全壓力。雖然特朗普及其身邊個別幕僚支持和俄羅斯一道開發烏克蘭資源,但傳統共和黨人、民主黨人以及歐洲盟友則支持通過控制烏克蘭開發相關資源,不希望烏克蘭資源落入俄羅斯之手。
特朗普轉向對俄強硬,也可能是為了緩解國內外盟友的不滿。大多數傳統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支持援烏抗俄。北約盟友之前同意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但特朗普在援烏問題上的“盟友買單”策略,又讓歐洲盟友不安。特朗普有意通過抗俄暫時緩沖北約內部圍繞“武器費用”和援烏負擔的矛盾。
這一政策轉變可能會加劇美俄緊張關系。本周文章提到,半年來,特朗普“反復無常”,俄烏政策發生過多次轉變。特朗普對俄政策轉向強硬,展現了他一貫的單邊主義風格,也是一種冒險。對烏克蘭而言,特朗普轉向對俄強硬的希望與危機并存,前景仍然不明。
特朗普平衡國安考量與對華經濟利益
六個月以來,特朗普對華政策從關稅戰層面的激烈對抗轉向溫和對話。上周國務卿魯比奧和王外長開展“積極、建設性”對話,特朗普本周明確表示,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競爭,尋求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此外,特朗普還贊揚中國加強對芬太尼相關化學品的管控,認為其在雙邊合作中“邁出重大步伐”。特朗普還計劃推遲8月12日145%對華關稅的恢復期限,可能再次延長三個月“休戰期”,這與特朗普向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推出更多行業關稅威脅形成對比。
▲特朗普15日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舉行的一場能源峰會上表示,會以“非常友善的方式”與中國競爭。
最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還允許英偉達恢復向中國銷售H20人工智能芯片。此前美國的立場是此類技術出口不在中美談判范圍內。比如,美國財長貝森特此前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曾以H20對華管控為例,展現對華強硬立場。而特朗普現在這一決定基本上逆轉了美國政府保持關鍵技術不流入中國的立場,表明特朗普在國安考量與對華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白宮人工智能(AI)與加密貨幣事務負責人戴維·薩克斯(David Sacks)為特朗普這一決定辯護,稱恢復對華芯片出口能避免將中國市場拱手讓給中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辯解稱,向中國銷售芯片是為了讓其繼續依賴美國技術。
另外,本周訪華的英偉達CEO黃仁勛的對美游說也起到關鍵作用,他主張允許H20在華銷售以在AI競賽中壓縮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
▲7月15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中國貿促會接受記者采訪。
特朗普這一姿態引發國內和盟國的擔憂。部分幕僚反對此舉,擔心允許出口H20芯片將增強中國科技實力。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特朗普現在是內閣會議中“最不鷹派”的一方。彭博社報道稱,一些鷹派顧問擔憂對華芯片管制進一步放寬可能不可避免。其他已考慮數月的行動,包括對中國芯片巨頭的制裁和限制中國科技子公司,也因特朗普追求對華貿易協議而被推遲。
民主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本周發布報告警告,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削弱了美國對華競爭能力。那些之前配合美國出臺對華科技管制舉措的盟友,對美國政策多變也感到不安。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特朗普這種注重短期經濟效益的政策仍不穩定。今年國會通過的新預算將刺激第四季度進口需求。如果2025年美國貿易逆差再創紀錄,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就會改變。根據中國公布的數據,中國6月對美出口相對于5月,環比增長了32.4%。關稅“休戰”短暫提振了對美出口。得益于出口增長,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5.2%。這并不是特朗普右翼勢力想要看到的結果。
特朗普重返白宮近半年以來,其領導風格在“美國優先”主導下極具張力并在與中國的關稅談判中展現出更務實的風格。但是,即便特朗普促成相關宏大的協議,仍難以觸及美國經濟的深層問題(詳見)。本周文章提到,以經濟脫鉤、高科技限制和在印太地區進行軍事作態為特征的戰略調整將改變中美雙邊關系和全球安全格局。未來兩國關系還將呈現以下特點:意識形態兩極分化、經濟和安全集團化、新一輪軍備競賽和爭奪國際權力。
本周其他原創文章
其他
7月17日,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中國5月減持9億美元美債至7563億美元,這已經是中國連續第3個月減持美債,創2009年2月以來最低。
7月16日,特朗普表示,他計劃對150多個次要貿易伙伴統一加征10-15%的關稅。這些國家體量不大、與美國沒有很多商業往來,將面臨同樣的關稅稅率。
7月14日,白金漢宮發布聲明稱,特朗普將于9月17日至19日攜夫人梅蘭妮亞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特朗普第二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暫不確定特朗普是否在英國議會(下議院9月下旬處于休會期)發表演說。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