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毓
華晨寶馬旗下的領悅(南京)日前晉級,成為寶馬(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不同于北京、上海和沈陽的研發創新中心,寶馬(南京)是寶馬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也是寶馬集團全球六大信息技術研發中心之一。
關于新公司的作用,官方表述是“驅動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加速BMW新世代車型的本土研發與量產進程”。簡單概括八個字就夠:“AI驅動 中國創新”。
但搞這么大動靜,升級建設“第六大”,寶馬追求的邊際價值到底是什么?
首先,這是寶馬集團對中國AI優勢的肯定。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已經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除了推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還要促進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共享經濟等新興業態的蓬勃發展;2019年,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加速了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
2022年OpenAI正式發布ChatGPT,而此后的兩年中,中國部署10億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數量已經超過100個。僅央企的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增速就達到46%,在工業制造、能源電力、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部署AI應用場景超過500個……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如果寶馬還希望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建樹,還希望成為智艙智駕應用的佼佼者,就必須要親自下場,而且是立刻馬上。
這就像職業足球比賽,如果希望適應高強度、快節奏的比賽環境,就要加入到歐洲、南美的高水平聯賽,而不是一廂情愿地吃著火鍋唱著歌、換個教練笑呵呵……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就表示,將充分利用中國在數字化領域的創新實力,以及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探索成果,攜手中國創新力量,助力寶馬集團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
其次,這是寶馬集團對自身能力的堅持。
此前,寶馬已攜手Momenta聯合開發適應中國路況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與阿里巴巴共同打造基于通義大模型的定制化AI引擎,并引入DeepSeek大模型賦能BMW智能個人助理,持續拓展AI在駕駛、交互與服務等多場景的應用。
雖然開了外掛,但寶馬并不打算放棄自身的能力養成。
應該說,以前的車企,只需要知道Know How(經驗技能),能追問Know Why(因果本質),能決策Know What(戰略價值),就足夠了。
但是在AI深度融入生活的時代,知識與技能的價值邏輯被不斷重構,車企必須更加強化“系統整合與創造性重構”的能力。
曾經的領悅(南京),主要職責就是為寶馬在華運營企業的生產和業務提供敏捷、高效的IT研發及技術解決服務。更直白地說,一是打破內部的部門壁壘,建立跨技術、業務、數據的協作;二是整合外部生態資源,彌補自身技術短板。
這是領悅(南京)能夠晉級成為寶馬(南京)的根本,也是后者未來的方向。
現在就可以預測,寶馬(南京)不僅會專注于組織與生態整合,還會進行技術與數據整合,業務流程重構,以適配AI時代的業務發展。其目標不是某一業務維度的單點突破,而是全面抓住AI帶來的戰略機遇。
今年3月,寶馬集團在北京宣布正式啟動中國市場的“360度全鏈AI戰略”,構建智能化時代的企業競爭優勢。寶馬(南京)的成立,就是擂響的第一通戰鼓。【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