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風濕免疫科開出了全國首張痛風靶向治療藥物伏欣奇拜單抗治療處方,填補我國痛風領域長效精準靶向治療的空白。47歲的張先生成為首位接受該藥物治療的患者,這位飽受痛風折磨23年的老病號,終于迎來了擺脫反復疼痛的新希望。
痛風,被稱為“疼痛之王”,是一種由于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引發的劇烈炎癥性疾病。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高達1.77億,痛風患者超過1466萬,且發病率仍在逐年攀升。令人擔憂的是,痛風已不再是“老年病”,30—45歲的中青年男性成為主要患病人群,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5倍。
“痛風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像刀割一樣,甚至一陣風吹過都會疼得受不了。”張先生描述道。他自2002年確診以來,腳踝、膝蓋、手指等關節反復發作,常年依賴止痛藥,但效果有限,還常伴隨惡心、頭暈等副作用。
目前,痛風的常規治療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和激素類藥物,但部分患者因禁忌、不耐受或療效不佳,面臨無藥可用或反復發作的困境。“很多患者因為怕副作用而不敢長期用藥,結果痛風反復發作,最終導致關節變形、腎臟損傷,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華山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薛愉指出。
此次獲批的伏欣奇拜單抗是一種全人源化抗IL-1β單克隆抗體藥物,其作用機制與傳統止痛藥截然不同。它精準靶向痛風炎癥的核心——IL-1β(白細胞介素-1β),直接阻斷炎癥信號傳導,從源頭上抑制痛風發作。不僅有效改善痛風急性癥狀,還可降低患者長期復發風險,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群體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臨床數據顯示,伏欣奇拜單抗在單次給藥后即可快速起效,6—72小時鎮痛效果與激素相當,6個月內首次復發風險降低近90%,且未發現與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隨著醫學進步,痛風不再是無解的“疼痛之王”。復旦大學風濕免疫過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鄒和建教授表示:“伏欣奇拜單抗的臨床應用,標志著痛風治療從‘單純止痛’邁向‘精準抗炎’的新階段。首張處方落地為我國痛風治療領域樹立了全新里程碑,期待其未來在臨床實踐中的表現。”
記者:郁婷藶
編輯:史笑雨、任映蓉(實習)
來源:華山醫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