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藝術大師只能正襟危坐?在靜安蘇河灣親水平臺,一位會講滬語和法語、能抖包袱的“萌版”徐悲鴻,正通過奇幻光影“活”了過來。為紀念中國現代美術巨匠徐悲鴻先生誕辰130周年,第三屆“閃亮·上海”靜安國際光影展(2025)攜手徐悲鴻美術館,于7月19日在蘇河灣親水平臺推出“春風得意·馬不停蹄·小徐來啦”特別聯動光影活動。
作為第三屆“閃亮·上海”靜安國際光影展(2025)常態化展映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以蘇州河畔建筑墻面為幕布的光影展演,用年輕趣味的方式,帶領觀眾在全新視角下遇見一個會“賣萌”、懂幽默的藝術大師。
徐悲鴻1895年生于江蘇宜興,其藝術生涯的關鍵起點正在上海。1916年抵滬求學,這里開闊了他的視野,磨礪了他的技藝,并助他嶄露頭角。1919年,他作為中國公派留學美術第一人赴法深造,在巴黎系統研習西畫。這段橫跨東西的求索,奠定了他畢生致力于中西藝術創造性融合的基石,為中國現代美術開辟了新境。
在民族危亡的抗日救亡時期,徐悲鴻以畫筆為槍,將深沉的家國情懷寄托于筆下生靈,創作出眾多托物言志的傳世之作。他更遠赴南洋、印度等地舉辦義展籌款,傾力支援抗戰,彰顯了愛國主義畫家的錚錚鐵骨與時代擔當。
本次“春風得意·馬不停蹄·小徐來啦”聯動光影活動,正是光影展致敬大師的匠心之作。展演別出心裁地以《徐悲鴻自畫像》開篇,采用第一人稱視角娓娓道來其跌宕起伏的藝術人生。
滬語俏皮話混搭法語梗,動態光影塑造“可愛型男”
此次展演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其顛覆性的表達,幽默俏皮的旁白,巧妙穿插地道的滬語和法語,在流動的光影演繹下,一個親和、機智甚至帶點“可愛型男”氣質的小徐形象躍然“幕”上。
厚重深沉的傳統藝術,被賦予了輕松鮮活的時代氣息,經典煥發新生,高雅文化變得觸手可及、生動可親。或許,藝術本應如此:既能在殿堂之上令人仰望,也能化作蘇河畔的流光,溫柔映照進每位路人的眼眸。
時空穿梭,名作“動”起來
展演運用精妙的時空轉換敘事,將徐悲鴻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串聯呈現。從象征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奔馬》《愚公移山》,到充滿生活詩意的其他佳作,均通過數字化手段煥發新生。
伴著蘇州河的粼粼波光,觀眾沉浸于流動的光影畫卷:看駿馬仿佛破壁而出,肆意馳騁,令人熱血沸騰;轉瞬又仿佛步入泰戈爾的詩意花園,感受片刻悠然寧靜……在這幅巨大的“河畔幕布”上,觀眾得以直觀體悟徐悲鴻“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追求。
作為靜安極具文化氛圍的濱水活力空間,蘇河灣持續將高品質文藝活動送至市民身邊,用藝術滋養城市心靈。這里不僅是藝術與科技相遇的舞臺,更見證著一代大師的人文精神如何與市民的日常產生奇妙共鳴。
這個夏日,不妨漫步蘇河灣水岸,聽聽“小徐”用新潮方式講述的人生故事,在習習晚風中,解鎖這場獨一無二的光影奇遇!
特別放送一波“小徐”表情包~
(來源:徐悲鴻美術館)
第三屆“閃亮·上海”靜安國際光影展(2025)以“光語家園”為年度主題,貫徹“雙圈聯動、同步展映”的總體思路,以常態化展映和重要節慶(春節、五一、中秋、國慶)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其中,在蘇河灣開展常態化周周演模式的光影展演,每周五、周六將持續展映不同藝術作品,未來還將繼續推出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展映時間
7月19日—8月19日 每周五、六 18:00—22:00 循環播放
溫馨提示:播放時間可能因天氣原因進行調整,如遇特殊情況,請配合現場管理。
記者:蔣文婕
圖片:蔣文婕
視頻:蔣文婕
編輯:陳攻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