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走運,走出去才有機會撞見運氣。
出門的意義是什么?答案很簡單:“人會被環境重塑,而環境永遠在門外。”
走運,走出去才會有運氣
出門,也是獨處方式的一種,這是一個很有啟發的視角。當你主動選擇“被世界灌溉”,走進人群、自然、城市的縫隙,出門就不僅僅是簡單的行為,而是一種創造性的體驗。
你蜷縮在四壁之間,像貝殼閉合了珍珠,世界便只能是窗欞外靜止的風景畫;而當你推開門,風卷著陌生人的呼吸、大雨后的潮氣、菜市場的吵鬧、街角面包店的甜香涌進來時,你會發現,心靈正被人世間飽滿的生命力療愈。
出門,是把山川作課堂
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喜歡整天在山野里散步,觀看著鵬鳥、小蟲、蝴蝶、游魚,又在市井里凝視千奇百怪的人,偶有所得,便寫進自己的哲思;山水田園派的詩人們進一步主張到風景中去,體悟“一切景語皆情語”,深入化境、酣然忘我,于是有了“凝思幽巖,朗詠長川”、“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真情抒發。
出門,表面上是去會山川草木,實則是對自己內心的勘察。向外發現自然,向內發現自己的深情。行走于天地之間,許多問題的答案自然而然地出現,你恍然覺悟,那些捆縛自己的煩惱根本不值當的,你和萬物一樣,是被宇宙珍視并疼愛的小孩子。
出門,從世間百態找靈感
出門,不僅是腳步的移動,更是心靈的探索和創造力的覺醒,“宅居者的鏡子只能映出孤獨的復刻,而人間的萬花筒會豐富你靈感的變奏曲。”
三毛鉆進撒哈拉的沙粒,聽見駱駝鈴鐺搖響永恒的鄉愁;海明威走進人聲鼎沸的咖啡館,用一支鉛筆完成小說《太陽照常升起》;余華為了解決十八歲時的困惑,直呼要出去闖闖,哪怕鼻青臉腫。路上的見聞成就了他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他在書中寫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每當我向他們詢問前方是何處時,他們都這樣告訴我:“你走過去看吧。”
“你走過去看吧。”多么平實又深刻的指引!每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都攜帶著未被書寫的史詩:街巷里偶遇的賣花老嫗,異鄉車站誤點的列車,博物館里和你站在同一幅畫前的看客,暴雨中與你共享傘檐的陌生人……這些碎片像棱鏡,折射出生活中那些易被我們忽視的瞬間。
所謂走運,走出去才有機會撞見運氣。希望讀后的你,能夠選一個喜歡的天氣,主動出門,讓鞋底沾上不同經緯度的塵土,那些與你相撞的目光、錯身的體溫、共享的沉默,都在用最溫柔的方式宣告:生命從來都是動詞,而非名詞。
來源丨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北林發布
微信:beilinfabu
郵箱:blqwxb@163.com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電話:0455-8315012
舉報郵箱:blqwxb@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