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如沸鼎,腐草化流螢”。不知不覺當中,大暑即將到來。今年的大暑時間是在,2025年7月22日,太陽行至黃經120°,這個時候便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最酷烈的時令——大暑。古人稱大暑“熱月中天”,此時陽氣鼎盛,陰氣伏藏,萬物在蒸騰中孕育秋收的根基。老輩也留下了“大暑三不做,一年病不沾”的一個說法,7月22大暑,3不做分別指啥?早了解。
大暑的一個特點?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大暑之名,源于對極致炎冷的精準觀測——夏至后陽氣漸衰,陰氣始生,但地表蓄熱達峰,形成“陽浮于表,陰伏于內”的獨特格局。
此外,古人還把大暑分為三侯:一候腐草為螢,枯草腐化孕育螢火,喻示衰敗中藏新生,警示人體需護根本陽氣;二候土潤溽暑,濕熱交蒸如蒸籠,暗示濕邪最盛,脾胃危機四伏;三候大雨時行,暴雨傾盆退暑熱,預兆突變天氣中氣血易逆亂。
此外,大暑作為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也和后續的收成有關,比如“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意思就是這個時候,適度的熱是作物成熟的必需,對應人體需合理利用陽氣;其次,“大暑大雨如金”,這說的是驟雨雖緩暑熱,卻易引外濕入體,埋下風濕病根。
“大暑三不做,一年病不沾”,7月22大暑,3不做分別指啥?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說的是什么?
一不做:大汗不洗冷水頭
高溫下毛孔舒張,突遇冷水則“腠理驟閉”,寒氣直竄經絡。現代醫學證實:冷刺激使血管痙攣,血壓瞬間波動20-30mmHg,心腦血管意外風險激增40%。更危險的是,寒氣入骨不痛不癢,秋冬季方顯為關節痛、咳喘。
所以天氣如果異常炎熱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去洗頭,等到溫度下降的時候,我們再去洗,這樣風險性就會少很多。
二不做:午時不耗心陽
午時指的就是(11:00—13:00),這個時候心經當令,此時烈日灼心,陽氣外越至極。若強行勞作或思慮,猶如“釜底抽薪”,耗傷心血致虛火上炎。研究顯示:此時段高溫作業者,心肌缺血風險增加3倍,更誘發“情緒中暑”——暴躁決策失誤率升60%。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好好休息一下,后續體力才會更加的充沛,人也會更加的舒坦。
三不做:搬家遠行
大暑前后副熱帶高壓震蕩劇烈,臺風、暴雨突發率增45%,此時搬家、動土等打亂生活節律的行為,易加劇身心應激反應。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搬家也不要去遠行,以免中途遇到問題,這樣反而會帶來焦慮不適。
大暑的炙烈,是天地的一場淬煉。所謂“三不做”,筆者認為,并非束縛手腳的教條,而是對自然律動的虔誠順應——不洗冷水,守的是陽氣門戶;不耗心陽,養的是生命火種;不逆天時,循的是宇宙節律。
大暑節氣就要到了,在這樣的日子當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遵循時令,盡可能的不要去觸碰這些事情,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影響到身體的安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