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竇皓
驕陽似火,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韭山列島中鐵墩嶼的觀鳥屋內,海風的咸腥混雜著驅蚊液的味道,志愿者趙子嫣手端相機,神情專注。
鏡頭里,鳥群翻飛起降,逐浪覓食。
這是大鳳頭燕鷗群,而其中偶有幾只不同面孔——黑色嘴尖,頭頂羽冠豎立、好似“鳳凰頭”。
“咔嚓”,趙子嫣按下快門,“這就是我們要記錄的對象——中華鳳頭燕鷗,被譽為‘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目前種群數量僅200只左右,是全球最為珍稀的鳥類之一,而它們通常混在大鳳頭燕鷗群中繁殖。
距離中鐵墩嶼不到500米的積谷山島上,有一座簡易磚房,志愿者們居住在這里,可對中華鳳頭燕鷗實時觀察。
監控畫面里,兩只一動不動的大鳳頭燕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兩只是假鳥。要通過擺放假鳥和鳥聲回放等手段吸引鳥來棲息并繁殖。”志愿者朱修禾說。
中鐵墩嶼,這個0.02平方公里的小島,已成為全球中華鳳頭燕鷗最大的繁殖地。
朱修禾翻開桌上的監測日志,除了潮水、天氣等基本信息外,日志里還記錄著每天音響設備的運轉情況和燕鷗數量、繁殖情況及干擾情況。
中華鳳頭燕鷗監測工作志愿者的公開招募從2017年開始,每年兩批4人,志愿者需要完整監測燕鷗群到達、求偶、產卵、孵蛋、育雛、離島等全過程。
酷熱、蚊蟲、缺電、斷網都是日常。“6月底上島,現在已經習慣了。”還在上大學的朱修禾學的是生物相關專業,因一次科普講座對鳳頭燕鷗產生了興趣,經過層層選拔來到這里。
“補給來啦!”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保護地管理中心副主任丁鵬巡航到此,為志愿者們帶來了飲用水、蔬菜等物資。
“以前條件更艱苦,房子破不說,補給船十天半個月才來一次。”丁鵬回憶道。
中華鳳頭燕鷗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卻在韭山列島數次被發現蹤跡,而后又因人為干擾和臺風影響消失。2013年起,浙江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院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開始實施中華鳳頭燕鷗招引和恢復計劃。
那年,丁鵬大學畢業,剛來到保護區,便開始了艱苦的守島工作。如今,他不再是孤軍奮戰。“算下來,在島上工作過的監測志愿者已有39名。當地還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島上開展垃圾清理等活動。”丁鵬說。
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的家族也在不斷壯大。招引成鳥數量從第一年的19只,增長到了2024年的109只。截至2024年,保護區累計孵化中華鳳頭燕鷗雛鳥209只,占全球總量80%以上。
今年4月底,新一輪中華鳳頭燕鷗招引與種群恢復工作啟動,最高峰一次性觀測到40只中華鳳頭燕鷗“安家”中鐵墩嶼招引場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0日 04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