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豬甲哥路亞佬,現代快報,NZ herald,Thai News。
福建男子釣獲黃金鰻魚
野生魚類變異出不同顏色的個體?這肯定是很罕見的情況,但也算是廣為人知了,畢竟網上的案例可不少。這樣的個體因為罕見性、觀賞性強和高價值而受到歡迎。
隨著Ai技術的興起,這樣的“變異”魚是越來越多了,隨便哪個釣友都能發現各種奇怪花色的漁獲物。我甚至看到有人提著豹紋的魚展示,文案煞有介事的說是全國第一條豹紋魚,評論區居然還有人相信了!這假得太離譜了!但無奈就是能騙到不太關注魚類的網友。
我真的很討厭Ai,搞得我們上網識別信息真偽的難度直線上升。
今天要圖解的這個內容,大家一起來識別看看吧。
2025年7月13日,IP地址為福建的博主“@豬甲哥路亞佬”發布了幾張圖片,圖片中展示的是一條江鰻,體型算挺大的,但關鍵不是這個,關鍵在于這條江鰻居然是金黃色的!而且身上光滑到能反射光線,簡直就像是剛剛鍍金了一樣。
不少網友見狀又發表了說什么“要化龍”“金龍”之類的評論。這很正常,一些體型比較大的泥鰍還被人叫“墮龍”呢。其實大家不一定真的是迷信,純粹就是找點由頭評論。
有很多人想要買這條江鰻,看他們的語氣真的不像是在開玩笑,有個網友還好心的建議博主花點錢去買推廣,讓這個視頻看到人多點,說不定就有人來收購這條江鰻了!他表示這條起碼20萬打底!甚至有網友說:“30萬出嗎?真心!”
博主完全沒有搭理這些人,甚至在隔天又發布了一則作品,這次是動態的,顯示了這條江鰻在水中略微扭動身體的畫面。
我看到這么多人相信,莫名感覺很無奈,這實在太假了!現在的ai連視頻都能做,發出視頻也當不了證據。我認為這條江鰻是ai生成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博主自己發的圖就已經露餡了,你看下圖我用紅圈圈起來的位置,這條江鰻前一張圖尾部邊緣是黑色的,下一張圖中尾部突然就變成透明的了,這可不是什么光線就能解釋的。
其次是這只江鰻光滑到能反射光線,這種級別的閃鱗在鰻魚身上是聞所未聞!能閃到這種程度,一般是人為培育的錦鯉物種身上才能有,野生的,純天然的,我認為是不太可能的!
閃鱗變異
所謂的閃鱗就是魚鱗能明顯地對光線進行反射,因此而展示出金屬的光澤。閃鱗的金屬光澤并非來自色素,而是嘌呤晶體對光線的反射。
普通的江鰻身上也是有鳥嘌呤晶體的,就在虹彩細胞(iridophores)中呈規整層狀排列,但它們的鳥嘌呤晶體只能反射出柔和的銀白色,不會如此耀眼。而人工培育的物種會被改變晶體的結構,導致光線散射出強烈藍綠/金/紫等金屬閃爍效果。
也許江鰻調控晶體生長的 SLC2A15b 基因突變后,是能出現閃鱗變的?我不能百分百確定完全不可能,但是歷史上無可靠野生記錄,這幾乎間接證明該變異無法在自然競爭中延續。
基因突變
如果不是因為“閃鱗”這個點,我也許也會被騙,因為基因突變導致鰻魚變異成金黃色實在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情況,世界各地都有相關的案例。
本質上這就是鰻魚調控黑色素合成的關鍵基因發生突變,直接切斷了鰻魚體表正常色素沉積的鏈條。而黑色素本是魚類皮膚中最基礎的“染料”,一旦合成受阻,皮下原本被掩蓋的黃色類胡蘿卜素便顯現出來,最終呈現出各種程度的黃色體色。
這種突變在遺傳學上屬于隱性形狀,只有當親代雙方都攜帶缺陷基因時,后代才有極低概率表現為金色,因此野生環境中金色鰻魚概率也跟中彩票一樣。
也可能是白化病或者白變異常導致的鰻魚顏色異常,這些就不展開說了,總之都是顯色基因出問題了。
我們人類看到金色就喜歡,但是這種顏色對野生鰻魚來說真的是致命缺陷,因為實在太顯眼了,去到哪里都會被各種潛在獵食者鎖定。就算是鰻魚很擅長隱蔽自己,能活到這么大的個體也屬實是不容易。
金色變異在野外很少見,但人類卻可以通過基因編程來研究創造經濟價值。很多物種的金色變異現在都能穩定培育了,不說別的,就說鰻魚,日本已培育出穩定遺傳的“黃金鰻”品系,通過選育純合突變親本,使子代金鰻產出率達80%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