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口東南側橋下的天地煥然重生,曾經城市綠化地圖上的“盲區”,被蓬勃綠意與黑白相間的礫石所覆蓋。
7月16日,遛彎路過此處的李女士感嘆:“沒想到這里竟藏著這樣一片治愈的小天地。”
這一場靜默的蛻變背后,是合肥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多次踏勘現場、溝通設計方案,以匠心巧思,針對橋下特殊生態困境,實施了一系列精準改造。
“我們對原有的破敗綠化進行了摒除,在樣板區精心塑造微地形,并挑選了耐陰植物進行種植。通過長效花境、礫石以及花缽的巧妙搭配,構建出層次豐富、色彩絢麗的樣板區實景。在鐵骨橋墩旁,我們成功培育出蒲葵、鶴望蘭、繡球、歐月月季、花葉玉簪等植物。”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為了進一步提升該區域的生態環境,他們還創新引入了花崗巖礫石和不銹鋼草石隔離帶。這些元素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區域的藝術性、耐久性和實用性,還有效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衰敗景象,抑制了揚塵與雜草的生長。同時,這些自然肌理的礫石和隔離帶,如同織就的地面風景,將原本荒蕪的“邊角料”轉變為市民可以親近的“橋下綠廳”。
“看著這些花花草草,心里頭都跟著敞亮。能把這么不起眼的地兒拾掇得這么好,這也告訴咱們,哪怕再小的地兒,只要用心,就能變成大伙稀罕的好地方。往后,我就等著瞧,指不定身邊還有啥新驚喜。”市民李先生說。(合新聞記者 莊文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