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能保證炮彈供應嗎?” 前線士兵的聲音透過屏幕傳進議會大廳時,39 歲的尤利婭?斯維里登科剛接過總理印章。投票屏上 253 票贊成的數字還沒暗下去,這位烏克蘭新總理就知道,自己接的是個 “火炭盆”—— 俄軍離哈爾科夫只剩 40 公里,西方援助又開始 “掉鏈子”。
從澤連斯基提名到正式上任,她只用了 72 小時,創下戰時最快權力交接紀錄。能這么快坐穩位置,全靠她之前的 “戰績”:2023 年用烏克蘭鋰礦開采權跟美國換技術,光這一筆就給 2024 年軍費湊了 15 億美元?,F在烏克蘭最缺的就是 “造血能力”,而她正是玩經濟的高手。
上臺第一天,斯維里登科就在社交媒體亮了底牌:三把火全往戰場燒。這不是喊口號,每一把都燒在實處。
第一把火先治 “后勤拖延癥”。以前烏軍要批個炮彈合同,得等 45 天,前線都快打光了,手續還沒走完?,F在她搞了個新辦法,用區塊鏈技術給軍需上 “監控”,誰拿了物資、用到哪,全程能查,想貪錢都難;審批時間也砍到 72 小時,三天內必須有結果。哈爾科夫坦克廠還拉來了德國企業投資,目標很明確:裝甲車月產量翻三倍,以前一個月造 100 輛,現在得造 300 輛才夠。
第二把火逼所有人 “為兵工廠讓路”。她把經濟部和能源部合并成一個部門,就為了一件事:電、人、資源,優先給兵工廠。第聶伯河水電站 24 小時不能停,哪怕農村一天只供 4 小時電,也得先保證兵工廠開工;礦工工資漲到戰前三倍,就是怕沒人下礦 —— 鋰、鐵這些東西現在能換炮彈,少挖一點都可能影響前線。
第三把火是 “技術突圍”。扎波羅熱的鋰礦成了 “硬通貨”,用它換來了美國 “海馬斯” 火箭炮的技術;基輔搞了個無人機創新園,60 家企業擠在那兒研究怎么反制俄軍的電子設備。澤連斯基還放了狠話:半年內,烏軍自己造的裝備得從 40% 漲到 50%,不能總指望別人送。
但這些辦法,說白了是 “拆東墻補西墻”。2025 年政府預算里,快一半的錢都要花在打仗上,占了 46%;教育、醫療的錢直接砍了一半,學校停課、醫院缺藥成了常事。全國 500 萬人得靠救濟糧過日子,有農民說:“以前愁麥子熟了沒人收,現在愁炮彈過來家沒了?!?/p>
斯維里登科在議會被問到這些時,只能拿數據說話:“2024 年把一些企業賣給私人后,稅收反而漲了 37%,能養活 20 萬退役軍人家庭?!?言外之意很明白:現在顧不上所有人,先保住能打仗的和他們家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德國剛說軍援要減 30%,美國連 “愛國者” 導彈都暫停給了。以前烏克蘭能靠西方援助撐著,現在人家也有難處,不自己想辦法,前線可能真要斷供。斯維里登科的打法,就是用礦換武器,用暫時的苦換繼續打的資格。
為了效率,新內閣還做了減法:22 個部門砍到 17 個,多余的人全裁掉。國防采購權從國防部拿出來,專門設了 “軍備總局”,直接對總統負責;反腐部門也厲害起來,去年從軍費里追回 2.8 億美元,以前敢貪炮彈錢的,現在沒人敢伸手了。
但外面的變數還很多。歐盟說要給 830 億歐元援助,其中 210 億專門搞軍工合作,可錢能不能及時到、用在正地方,還不好說。最讓人揪心的是美國,特朗普最近放話 “俄軍 50 天內不停火,就征 45% 關稅”。所以烏克蘭趕緊把礦場談判專家派去當駐美大使,就是怕好不容易換來的援助黃了。
現在前線越來越緊,俄軍離哈爾科夫只有 40 公里。斯維里登科簽的第一份軍令里,寫著 “哈爾科夫炮彈廠下月產能翻兩倍”。這不是吹牛,是必須做到的事。
有人說這是場豪賭:賭半年內自己能造 50% 的武器,賭礦換來的技術能變成戰斗力,賭西方不會徹底不管。但對烏克蘭來說,現在沒資格說不賭。第聶伯河畔的兵工廠整夜響著機器聲,新裝甲車帶著德國企業的標;基輔無人機實驗室里,工程師盯著屏幕調設備 —— 這些東西,一半是用扎波羅熱的鋰礦換的,一半是老百姓勒緊褲腰帶省出來的。
斯維里登科上臺那天,有人看見她走出議會時,手里攥著張紙條,上面是前線士兵的問題:“能保證炮彈不缺嗎?” 答案要等半年后才知道,但現在能確定的是,這個 39 歲的女總理和她的國家,已經沒有退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