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印巴爆發空戰,原本這應該是印度人心中的“勝利時刻”,他們可以好好“教訓”一下巴基斯坦,讓這個鄰居能聽自己的話。
但沒想到的是,自己好不容易想出來一個堪稱“完美”的戰術,居然不僅沒有奏效,還被巴基斯坦“痛打”一頓,這次不僅是丟了臉,甚至連未來五十年的國運,都給“打廢”了。
印巴空戰,印軍有一個“完美戰術”
印度空軍從數量上看擁有世界上第四大四代機機群,光是號稱“五代以下我無敵”的“陣風”戰機就有36架,還有200多架蘇-30MKI,這可是當年蘇聯不肯賣給我們的戰機。
此外,印軍還有大量幻影-2000、米格-29,以及他們自己研發的“光輝”戰機。
這么看起來,實力碾壓巴基斯坦是綽綽有余的。所以,在2025年4月,新一輪印巴沖突的關鍵時刻,莫迪給印空軍參謀長辛格下了個“死命令”,這次沖突“只能勝,不能敗”。
這個命令讓辛格十分為難,莫迪雖然是印度空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但對于印度空軍實戰能力其實并不了解,真正了解印軍實力的人,還得是辛格。
他知道,印軍實戰能力堪憂,想要在印巴沖突中“只能勝,不能敗”,就必須要有一個“萬全”的作戰計劃。好在,辛格確實也想出了一條妙計:偷襲。
按照辛格的計劃,印度空軍將派出72架戰斗機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夜晚,飛往印巴邊境,然后由蘇-30MKI發射空對地導彈,對巴基斯坦的地面目標進行襲擊。
其他的“陣風”等戰斗機則負責吸引巴基斯坦的注意力,讓蘇-30MKI能更快得手,全程都不用越過邊境線。
為什么印度要派出72架飛機這么龐大的編隊呢?
簡單來說,就是靠規模和數量去“砸”,只要導彈的數量夠,總能突破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擊中幾個目標,這樣一來,印度空軍就能“勝利”回家,莫迪也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勝利了。
這個計劃非常簡單,甚至有點“不要臉”,但也完美適配了印軍的水平。
畢竟,從印空軍這么多年以來頻繁“掉飛機”的水平來看,讓他們真的去打“空戰”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只在己方境內發射導彈,打得還是巴基斯坦的“固定地面目標”,總是能完成的。
而且,辛格也考慮過巴基斯坦反擊的問題。
辛格是這么考慮的,他們的空對地導彈,可以打300公里,但是空空導彈的射程只有50公里,就算巴基斯坦手上的PL-15E射程有145公里,那他們只要躲在巴基斯坦的射程以外就可以了。
當然印度方面還覺得PL-15E的實際射程可能只有100公里,這樣一來,只要他們控制好戰斗機的位置,那么除非巴基斯坦戰斗機飛到印度境內,否則,他們就是安全的。
而如果巴基斯坦空軍要進入印度境內進行打擊,就可能會遭到國際譴責,陷入被動,這種事情大概率不會發生,所以,辛格信心滿滿,覺得這個計劃“非常完美”。
可惜現實和印度的想象完全不同。
巴基斯坦的強勢反擊
在印度的眼里,印軍是要完成一次“偷襲”,可沒想到的是,印軍的一舉一動,早就在巴基斯坦眼里了。
根據后來的復盤,大家認為,巴基斯坦的預警體系相當完備,而且也一直處于高備戰狀態。
公開信息指出,印度空軍起飛2分鐘后,巴基斯坦方面就已經發現了印軍的一場活動,11分鐘內,巴基斯坦戰機就起飛響應,這只指向一個結果:巴基斯坦早就得知印度要發動“朱砂行動”,對于其行動的大致時間窗口也“心里有數”。
所以,在印軍行動后,巴基斯坦空軍42架戰機迅速起飛,預警機也已經開始提供空情保障。
在5月7日0:40左右,印軍開始在印度境內對巴基斯坦發射空對地導彈,5分鐘后,巴基斯坦空軍成功“標記”了所有發射過導彈印軍戰機,并得到了優先擊落這些戰機的命令。
這一命令顯然很有“水平”,畢竟那幾架印軍戰斗機已經“先開第一槍”了,現在巴基斯坦方面只不過是進行還擊,怎么說都算是“自衛”。
從0:50到1:10的這20分鐘里,讓印軍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原本,印軍認為巴基斯坦這時候肯定還沒發現自己,正打算發射完導彈就“開溜”,可沒想到的是,巴基斯坦居然出手了:巴基斯坦空軍的J-10CE發射PL-15E空空導彈,擊落了一架印軍“陣風”戰機。
隨后,根據巴基斯坦的說法,在不到半小時時間里,他們又擊落了5架印度戰機。
終于反應過來的印軍掉頭就跑,巴基斯坦方面也沒有繼續追擊,而是選擇返航,這場持續了2小時的空戰,就此結束。
戰后,相關報道顯示,印軍損失了6架戰機,卻連巴基斯坦的影子都沒見到,可以說是輸得相當難看了。
據稱,印度方面對這個結果一度是“懵逼”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什么東西打下來的,一開始,他們以為是巴基斯坦部署在邊境的紅旗-9,但他們故意低空飛行,就是怕被地面雷達鎖定,所以,紅旗-9被排除了。
可他們又沒見到巴基斯坦空軍,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等到巴基斯坦公布“答案”,他們才真正知道,自己居然是被PL-15E打下來的,而且發射導彈的巴基斯坦戰機還在180公里以外,所以印軍才一直沒有發現他們。
這就讓印軍更難理解了,在他們的認知里,俄烏沖突中的空空導彈也只偶然打出過120公里的距離,而且還是蘇-35干的,殲-10CE這種“落后產品”,怎么可能做到?
但偏偏就是做到了,而且這一場空戰的影響還遠不止此,有人覺得,巴基斯坦這一次還“打廢”了印度未來50年的國運。
打廢了未來五十年的國運
為什么?因為這場空戰已經證明,巴基斯坦是有“體系”的,印度沒有,而且印度在短時間內還很難建立起來這種體系。
在這場空戰中,很多人都覺得巴基斯坦的PL-15E能夠在180公里之外擊中“陣風”是因為預警機的引導,不過也有軍事觀察家認為,巴基斯坦的預警機并不能達到這種效果,這完全是殲-10CE和PL-15E自己的本事。
一方面,殲-10CE的雷達屬于同級戰斗機中最先進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200公里外就能發現陣風,比“陣風”先進一代。也就是說,“陣風”還沒看到殲-10CE,巴基斯坦的飛行員已經在雷達屏幕上查看“陣風”的參數了。
殲-10CE的雷達還有LPI模式,可以有效迷惑對方,讓對方以為自己還沒被鎖定,這也大大增加了命中的概率。
另外一方面,我國武器裝備公開的射程一向比實際射程要小——用網友的話來說,那都是“誤差”。
有網友覺得,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謙虛”的傳統,也可能是考慮到買家的實際水平,怕他們發揮不出應該有的效果。
況且,PL-15E自己也帶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LPI模式,能夠自動鎖定目標,直到最后一刻,敵方才會發現,自己已經被鎖定,而這時候,除了跳傘,飛行員大概是什么都做不了了。
再加上巴基斯坦的地面雷達、預警機、情報系統等,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
而印軍雖然武器裝備先進,但他們的武器是“萬國牌”,什么先進買什么,根本沒形成任何體系,也沒有進行過什么整合,自然只能被巴基斯坦“降維打擊”。
這一次輸給巴基斯坦,可是讓印度丟了大臉,但印度不思進取,不想著怎么才能發展和建設自己的“體系”,只想著怎么“說服”全球,勝利的是自己。
可印度卻不想想,這次被巴基斯坦打成了“6:0”,不僅讓自己成為了全球的笑柄,也意味著印軍不能再有效威懾巴基斯坦,那么,印度的“南亞霸權”還能維持嗎?
如果不能的話,那么接下去印度還會輸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直到“輸光”。因為有消息稱,孟加拉國也計劃進口殲-10CE,到時候,印度在南亞的優勢只會進一步縮小,中國的影響力則會繼續增加。
當然,印度也可以繼續“買買買”,“陣風”不行,就買F-35、買蘇-57,什么先進買什么,但問題在于,印巴空戰已經證明,沒有體系,有先進的武器也沒用。
況且,考慮到中美俄之間工業制造能力的差距,一種很大的可能性是,印度買的F-35、蘇-57還沒交付,巴基斯坦就已經拿到殲-35了,到時候印度又該怎么辦?
對印度來說更糟糕的是,中國已經有至少兩款六代機完成了試飛,而美國的六代機還是PPT,未來該怎么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說印度是“打廢了五十年國運”,可能還是說少了,如果印度還不思改變,只會變成一個真正的“三流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