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再次報道新疆軍區合成旅成建制列裝新型防空系統(如紅旗-17A),表明其防空營已按陸軍合成旅標準編制完成換裝。解放軍報曾強調,重點部隊的裝備換裝遵循"編制配齊、戰力達標"原則,新疆軍區作為西部戰略方向核心力量,優先保障裝備滿編;
央視《軍事報道》2023年多次播出新疆軍區防空營開展多目標攔截、復雜電磁對抗演習,畫面顯示防空單元數量可支撐營級戰術部署(通常為6-8輛發射車+配套雷達/指揮車),側面印證裝備數量滿足常態化戰備需求。
2024年4月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曾表示"西部戰區部隊裝備保障水平與任務需求相匹配",結合新疆軍區頻繁亮相新裝備,可合理推斷其防空系統數量達到當前任務標準;
可見,新聞驗證了我軍新疆軍區合成旅防空營的野戰防空系統數量已達到合成旅編制要求,滿足現階段防御需求;
央視報道畫面清晰顯示,新疆軍區防空營已淘汰老式紅旗-7B,全面換裝紅旗-17A防空系統:該系統射程提升至20公里,具備"行進間射擊+多目標攔截"能力,性能對標俄制"道爾-M2";同時,官媒報道提及列裝新型彈炮合一系統(疑似625型自行高炮),填補近程防空盲區,形成"中近銜接、彈炮結合"的火力網;
隨著新型系統進入現役,我軍新疆軍區的指揮體系升級:《解放軍報》報道新疆軍區在2023年演習中,防空營通過數據鏈實時接收戰區預警信息,指揮車可同時引導多火力單元攔截,證明已接入西部戰區一體化防空系統;軍事專家杜文龍在央視解讀中指出,新系統配備"主動干擾壓制模塊",可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保持作戰效能;
紅旗-17A的1個防空營(6-8輛紅旗-17A)可掩護旅級部隊在30km×30km空域;通過數據鏈接入戰區預警網(如空警-500),攔截率比紅旗-7B提升40%(軍方內部評估):在昆侖山5000米海拔成功攔截超低空目標(央視2023年實彈畫面),驗證高原作戰適應性升級;而且它們可以與多維武器網絡連接—2024年"天山鐵拳"演習中,防空營與空軍殲擊機部隊開展聯合防空演練,檢驗新系統與航空兵協同能力;
央視報道:《新疆軍區某合成旅高原實彈射擊》(2023年8月)、《新型防空導彈列裝西北駐訓部隊》(2024年1月),畫面清晰展示裝備升級。
《解放軍報》報道《西部戰區陸軍構建全域防空網》(2024年3月19日)明確提到"某合成旅列裝新型防空系統后,攔截效率提升40%"。
那么,舊系統紅旗-7B如何處置呢?
以下是關于**紅旗-7B**與**紅旗-17A**防空系統的性能對比、技術代差及退役裝備去向的詳細分析,基于公開軍事資料及權威報道整理:
紅旗-7B(現役老式系統)
定位:近程野戰防空(替代原紅旗-61/紅纓-5),仿制法國“響尾蛇”改進型,1990年代列裝;導彈射程8km射程(改進型達10-12km),3.5km射高,單通道制導(一次僅攔截1目標);采用脈沖多普勒搜索雷達(探測距離18km)+光電跟蹤儀,抗干擾能力弱;4聯裝傾斜發射架,發射后需停車裝填(火力中斷);采用履帶式底盤,時速60km,我國西部/高原地區越野能力有限;作戰模式需展開部署,反應時間>10秒,無法“行進間射擊”
紅旗-17A屬于中近程機動防空(對標俄“道爾-M2”),2010年代自主研制,2019年閱兵首次亮相。導彈射程20km射程,10km射高,主動雷達制導+紅外成像雙模導引頭,可同時攻擊4個目標;它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30km),集成搜索/跟蹤/火控于單車,抗飽和打擊與強電磁干擾;火力單元為8聯裝垂直發射系統,360°全向攻擊,具備行進間發射(無火力中斷)能力; 它的重型履帶底盤(源于04A步戰車),時速70km,全地形越野;實現了“偵-控-打-評”一體化,自動化目標分配,反應時間<5秒;
如今紅旗17A大規模列裝新疆軍區合成旅,紅旗-7B退役后的去向如何呢?其實老翼伏櫪、志在千里……
它們可以移交二線/預備役部隊:省軍區所屬防空團(如新疆/西藏邊防部隊);陸軍預備役高炮師(承擔要地防空任務)。例如,東部戰區某預備役防空旅2023年接收退役紅旗-7B,用于長江口防空演練(央視報道);
它們也可以改裝為訓練模擬系統:拆除實彈發射功能,加裝模擬信號發生器以后,用于新兵操作訓練(降低實彈消耗成本)、模擬對抗靶標(扮演“敵”巡航導彈)、
紅旗=7B可改裝為雷達偵察車或電子戰平臺—如新疆軍區某旅將退役發射車改為無人機干擾平臺;將它們集成到固定陣地防空網,例如,西沙永興島要塞化改造中復用老式雷達…:
到達壽命極限給予報廢,未達標準加入戰略儲備;報廢物被我拆除敏感部件:制導模塊、引信由專業兵工廠銷毀(防技術泄露);然后進行環保處理。火箭燃料由防化部隊中和處理。部分狀態良好系統封存于甘肅某地下洞庫;
由于紅旗-7B在海外口碑不錯,FM-90B依舊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野戰防空主力,所以,經過外貿化處理以后的紅旗-7B直接出口/援助(以物易物)給友好國家,不失為一個方向。
紅旗-7B通過“梯次移交+訓練轉型+部件回收”延續價值,符合我軍“勤儉建軍”傳統。
參考資料:《解放軍報》、央視、《中國環境報》、英國《簡氏防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