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建路地下管網更新改造工程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太原市政集團不僅追求工程進度與質量安全,更將周邊居民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一條條臨時通道、一座座簡易便橋,成為連接工程與民心的紐帶,書寫著“施工不擾民、便民在實處”的暖心故事。
一小時搭起“連心橋”
7月8日,新建路旱西關街一小區西側面臨新挑戰。電力排管施工需開挖此處人行道,而這個僅有一個出入口的小區,出口正緊鄰施工點。居民出行眼看受阻。怎么辦?太原市政集團項目部的答案是:搭設臨時便橋。施工當天,烈日炎炎。工人們揮汗如雨,動作卻有條不紊:精準測量、快速拼接、牢固固定……各環節緊密銜接,團隊默契配合。僅一個小時,一座穩固的臨時便橋便橫跨在施工區域之上,小區居民的出行通道就此恢復暢通。這座快速搭建的便橋,解決的不僅是腳下路,更是架起了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臨時路成了“舒心路”
新建路柳溪街十三冶小區東門因施工需要臨時封閉,車輛出入一度成為難題。了解到居民的迫切需求后,太原市政集團項目部迅速響應,將“保障出行”列為優先項。他們馬不停蹄,勘測場地、調配材料、平整路面、設置標識,高效地在小區南側建成了一條嶄新的臨時車輛通道。這條及時開通的通道,不僅保障了居民日常車輛的順暢進出,更用實際行動兌現了“便民在實處”的承諾。它雖是一條臨時路,卻鋪就了居民心中的“舒心路”,拉近了施工方與百姓的距離。
“便民”融入每個細節
在新建路管網改造工程中,這樣的便民之舉并非個例,而是貫穿始終的理念。
高考、中考期間,項目部專門開放旱西關街口,為考生和市民開辟順暢通道。在新建路北大街口施工區域的尚層生活小區,為保證環衛垃圾車正常作業,特意修建臨時便道,并在圍擋上預留了方便通行的“隱形門”。在柳西街口,項目部開辟了直達龍潭公園的便民通道,方便市民休閑鍛煉。
從臨時通道解決車輛出入困境,到一小時飛架的便民便橋化解燃眉之急;從特殊時期為考生開綠燈,到為垃圾清運留門、為公園游客辟捷徑……“便民利民”四個字,已深深融入太原市政集團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決策。
這一條條“連心路”、一座座“便民橋”、一次次貼心的安排,將管網改造工程變成了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彰顯了國有企業在城市建設中對民生訴求的精準把握與厚重的責任擔當。這份寫在工地上的“暖心”答卷,贏得了市民的理解與點贊。
記者 司 勇 通訊員 曹 陽
來源:太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