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中菲關系也有過蜜月期,雙方在經濟領域保持著不錯的合作。
但是,情況在2010年出現了轉折,那一年,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上臺,他的政策與前任完全不同,開始全面向美國靠攏。
這種轉變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根植于菲律賓國內長期存在的親美勢力。
這些力量滲透在政界、軍界和商界,他們的世界觀和利益都與西方緊密相連。
結果顯而易見,南海問題被迅速激化,成了中菲關系中難以愈合的傷口。
盡管后來杜特爾特試圖采取更務實的策略來修復關系,但想要徹底扭轉局面異常艱難,因為那種根深蒂固的親美傳統和利益網絡,并不會因為一屆政府的更迭就輕易消散。
將目光轉回巴基斯坦,我們會發現一些與菲律賓相似的跡象。
巴基斯坦的軍隊,作為國家穩定的支柱,長期以來就與美國保持著密切的軍事合作。
他們使用的許多先進裝備,從戰斗機到通訊系統,都來自美國,這種合作不僅僅是裝備上的依賴,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戰略文化的滲透。
這種聯系的影響不容小覷,軍事精英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安全政策。
如果未來巴基斯坦出現一位深受西方影響的領導人,他完全可能基于其個人理念和背后的支持力量,重新審視甚至調整與中國的戰略關系。
到那時,中巴之間數十年建立的互信,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這種內部的“西化”趨勢,不僅僅停留在軍事領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著整個巴基斯坦社會,尤其是掌握著國家未來的年輕一代和富裕階層。
近年來,一股強大的留學潮在巴基斯坦興起,2022年,這個數字就猛增到了十萬以上,他們的主要目的地,正是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
這些年輕人學成歸國后,許多人進入了巴基斯坦的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
他們帶回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術,更是一整套西方的思維方式。
前總理伊姆蘭·汗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畢業于牛津,執政期間力推西方式的自由市場改革,但這些改革在巴基斯坦復雜的社會現實面前,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與此同時,在卡拉奇、拉合爾這樣的大城市里,年輕人熱衷于好萊塢電影和西方流行文化,對巴基斯坦的傳統興趣卻日益消退。
當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對外部世界的流行文化了如指掌,卻對自身的文化根源感到陌生時,他們未來的身份認同和政治立場,就會變得極具不確定性。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斷言中巴關系已經岌岌可危,在當前階段,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依然緊密。
現任總理夏巴茲·謝里夫上臺后,繼續將中巴經濟走廊作為國家發展的優先方向。
中國在這一項目上的投入是巨大的,超過254億美元的投資,轉化為了高速公路、電廠,并為當地創造了超過19萬個就業崗位。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讓許多巴基斯坦普通民眾切身感受到了與中國合作帶來的實惠。
但僅依靠經濟上的合作是不夠的,因此,中國需要采取一種更為長遠和審慎的策略。
在經濟上,要繼續推進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讓合作的成果惠及更廣泛的民眾。
但在文化和公共外交層面,中國也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平衡西方文化的影響。
最后,一個極為現實和緊迫的問題,就是在巴基斯坦的中國公民和項目的安全,關系再好,如果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那么一切合作都將失去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