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軍旅詩歌譜系中,易白的《另類戰友事跡》以獨特的非人類敘事視角開辟了新的詩學空間。這首創作跨度達十六年的作品,通過詩人與軍犬"黑豹"的戰友情誼,重構了傳統軍旅詩歌的英雄敘事,在"戰士—軍犬"這一特殊關系中,展現了軍事生活中被忽視的情感維度與生命體驗。
詩歌以"我的親密戰友叫'黑豹'"這一反常表述開篇,立即打破了軍旅詩歌慣常的人類中心主義視角。"黑豹"作為詩歌主體被賦予完整的人格特征:它的雙眸如"寶石"般閃耀,嗅覺敏銳,嘶吼令"山不寒而栗"。這種擬人化書寫不是簡單的修辭策略,而是對軍犬在軍事實踐中主體地位的鄭重確認。詩人特意強調"論起它的功績,我得向它學習",顛覆了傳統敘事中人類對動物的俯視視角,建立起平等的戰友倫理。
詩歌的空間建構極具深意。"軍營是它家,轄區是它的領地"這一表述,將軍犬從"人類工具"提升為"空間共治者"。在"祖國邊陲"這一宏大國族空間中,"黑豹"與詩人共同建構了微觀的生存共同體。他們守望的不僅是物理疆界,更是"太陽點燃的青春志向"與"月亮掛起的守護夢想"這樣的精神疆域。這種雙重守望使詩歌超越了具體的軍旅經驗,升華為對守衛者精神原型的塑造。
詩歌的時間敘事呈現為三重結構:日常時間("記不清的日日夜夜")、循環時間("一年四季,日落又月起")與斷裂時間("退伍那天")。在綿長的日常與循環時間中建立的戰友深情,最終被退伍時刻的突然死亡所中斷。"它叫吼著!鬧著要來陪我站崗/可下崗時,它卻斷氣了"這一戲劇性場景,將軍犬的死亡與戰士的退伍并置,構成對軍事生涯有限性的雙重隱喻。夕陽見證的"最后別離",將個體記憶轉化為永恒的詩歌紀念碑。
詩歌的情感表達呈現出克制的抒情特征。詩人用"革命的友誼"、"共赴生死的相惜"等政治正確的術語包裝情感,卻在"成了我揮之不去的記憶"這樣的私人表述中泄露真情。這種情感表達的張力,恰恰反映了軍旅生活中公私情感的復雜交織。軍犬作為情感中介,既承載了制度要求的革命情誼,又容納了個體真實的依戀情感。
在詩學傳統上,這首詩延續了中國古典詩歌"詠物言志"的傳統,又將現代軍旅詩歌的集體敘事轉向個體微觀敘事。與傳統軍旅詩歌的宏大主題不同,易白選擇通過軍犬這一"非英雄"視角,展現邊防軍人的真實生活狀態。詩歌最后定格在"國土保留了我們的足跡",巧妙地將個體記憶與國家敘事融為一體,實現了微觀敘事與宏觀關懷的詩學統一。
《另類戰友事跡》的創作過程本身構成有趣的文本現象。從2007年初稿到2023年定稿,跨越十六年的修改歷程,使詩歌沉淀了更為復雜的時間質感。詩人從親歷者到回憶者的身份轉變,賦予詩歌雙重視角:既有現場的溫度,又有回望的深度。這種歷時性創作,使"黑豹"的形象從具體軍犬升華為所有軍旅記憶的象征載體。
該詩在軍旅文學史上的意義,在于它突破了傳統英雄敘事的窠臼,通過非人類主體的引入,開辟了軍事經驗書寫的新路徑。在"戰士詩人"為軍犬寫詩這一"美談"背后,是詩歌對軍事生活中被忽視情感的搶救性打撈。當詩人寫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義"時,這種情義已經超越了人與動物的界限,成為對軍事共同體精神本質的詩意詮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