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大屏特寫,一對男女的“親昵反應”,瞬間引爆全場,也讓全網炸了——你刷到那個酷玩樂隊演唱會的大屏互動鏡頭了嗎?
在6萬人齊聚的波士頓演唱會現場,一對男女突然出現在大屏幕上,在萬眾矚目中上演了一出“曖昧擁抱+尷尬躲鏡頭”的戲碼。
主唱Chris Martin還現場調侃:“要么他們在偷情,要么就是很害羞。”
視頻瞬間在TK上瘋傳,光播放量就突破5,000萬,社交平臺、新聞網站、八卦論壇無一幸免。
但誰能想到,遠在美國的一場輿論風暴,竟飄洋過海,精準砸中了都柏林一位從沒去過酷玩樂隊演唱會的倒霉蛋!
這名無辜的男子也叫Andy Byron,就因為一個同名,他被卷進八卦旋渦,莫名成了“全網出軌男”。
一覺醒來,我成了“偷情男主角”?
本來只是和妻子、兩個孩子一起去度假,結果一覺醒來,Andy Byron的手機幾乎要炸了。
“那天我幾乎沒看手機,結果晚上突然接到一堆朋友的信息,問我是不是去了酷玩樂隊的演唱會。”
最開始,他還一頭霧水。直到朋友發來了那條“爆火視頻鏈接”——他才知道,世界上另一個與他重名的人正身處輿論漩渦,而自己,正被大量網友誤認為視頻中的那位男主角!
“我都懵了,我根本不認識他們,而且我真的、真的不會去聽酷玩樂隊的演唱會啊!”
更離譜的是,誤認并沒有就此止步。大量網友在看到視頻后,在領英、WhatsApp等社交平臺搜索“Andy Byron”,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他!
于是他開始收到陌生人的私信:內容大概是“你這次慘了”、“你活該”之類的。
甚至還有個女人主動來“搭訕”,問他是不是單身!?
面對這些完全無法控制的誤會,他一開始還有些哭笑不得,但漸漸地,變得有些“社死”了。
被罵怕了,干脆改名自救!
他是都柏林本地一家動畫視頻公司的創始人,社交賬號本就不少粉絲,眼看越來越多人圍觀誤認,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直接把領英職位從“創意總監”改成——“不是酷玩樂隊演唱會里的那個人”。
是的,他選擇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在社交平臺自證清白,還特地發了一條動態,公開聲明:“我不可能是那個人,因為我一輩子都不會去聽酷玩樂隊的演唱會。”
結果效果立竿見影,雖然還是有人圍觀,但不少網友都笑噴:“哈哈哈你真慘”、“這么倒霉還能有幽默感,respect”。
而更尷尬的是——就在他改完名字的同時,真正的視頻男主Andy Byron把社交賬號刪了,于是搜索結果里第一個顯示的,還是這個無辜的都柏林人……
一個鏡頭引發的海嘯,這一擁抱的成本可能超過4,000萬歐元!
被卷入這場風波的“真正主角”,是一家AI獨角獸公司Astronomer的首席執行官Andy Byron,以及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Kirstin Cabot。
兩人都已婚,但在演唱會上被鏡頭抓拍到親密互動,并迅速引爆輿論。
現在,已有超2.2萬篇報道圍繞他的公司展開,9,000篇直接提到“Andy Byron”,有媒體預測:此次事件可能給公司造成高達4,000萬歐元的損失!
根據Memo等輿情平臺的分析,這起事件的網絡熱度,已經超過了馬斯克和特朗普的口水戰,甚至超過了教皇方濟各去世的新聞。
互聯網放大鏡下,連“同名”都成原罪?
這個故事荒誕又真實。或許很難想象,在今天這個萬物可搜索的時代,一個名字、一個鏡頭,足以讓一個無辜的普通人,短短48小時內經歷:
被誤認、被罵、被調侃、被圍觀、被騷擾……
但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荒謬日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