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莎主管教練邱貽可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原因其實也不算稀奇,WTT美國大滿貫上,孫穎莎和蒯曼成績不理想,直接引爆部分球迷的不滿,這下好了,社交媒體成了“對噴主場,邱指導不光自己被罵,家人都牽扯進來,這場面,熟悉又陌生,熟的是國乒成績一出意外就有教練背鍋,陌生的是這次連帶開的節奏和“擺爛式的輿論環境,真有點讓人看不懂
說起來,邱貽可的執教成績其實不差,執教孫穎莎之后,19個單打冠軍、16個雙打冠軍、7個團體冠軍,連續156周世界第一,這些擺出來,就是再挑剔的球迷也得承認,水平真沒啥可黑的,結果一場失利就全盤否定,似乎只要不是冠軍,教練和球員就得被集體“點贊回懟,這樣的網絡環境,誰受得了,邱指導忍不住發長文自證,球迷們一邊倒地刷屏,有支持的也有唱衰的,網絡變成了大型情緒發射場,理智的聲音反而被淹沒
問題來了,球迷們真的只是因為輸球就“上頭了嗎,還是說,這場失利只是導火索,背后其實是對整個國乒教練體系、晉升機制的隱憂與不信任,媒體爆料說,國乒四年一度的教練競聘正好要開始,李隼大概率退休,馬琳、王皓競爭總教練,邱貽可手里握著孫穎莎和蒯曼,被視為女隊主教練大熱門,本來風頭正勁,結果一場比賽讓他“人設直接反轉,這種節奏,這種壓力,換誰誰頂得住
說到收入,才是真正讓網友“炸鍋的點,畢竟在國乒這樣的大體系里,教練的收入一直很神秘,這回記者扒得挺細,邱貽可的人事關系掛在四川體育局,年薪25萬到30萬,這其實不算高,撐起家庭生活沒問題,但對于國乒頂級教練來說,這只是基本盤,剩下的,才是大頭,國家隊每月發比賽和訓練津貼,一年也有30萬,獎金分紅更是關鍵,孫穎莎國際賽場斬獲無數,獎金分配下來,邱指導一年能拿40萬,這還沒算商業代言和帶貨,憑借孫穎莎的流量,邱貽可已經變成了“網紅教練,一年光代言和商業活動能入賬百萬,當然這部分不穩定,算下來總收入接近200萬,說實話,這個數字放在體壇不算驚天,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人生贏家級別
可問題又來了,錢賺得多,壓力也大得離譜,成績好的時候,教練是幕后英雄,失利那一刻,立馬成了眾矢之的,這種“成王敗寇的網絡環境,真的公平嗎,不少球迷開玩笑說,國乒教練這碗飯,吃得是世界第一的苦,賺的是罵人的錢,帶隊拿冠軍是本分,輸了就成“背鍋俠,這邏輯,哪怕放在足球、籃球這樣的高關注度項目,也未必這么極端,國乒的“飯圈化趨勢,已經讓輿論失控
再說回教練的晉升,誰都知道,國乒的選拔機制歷來神秘,既講成績,也看人脈,馬琳、王皓這樣的名宿都要重新競聘,邱貽可本來是“黑馬,手握孫穎莎和蒯曼的成績單,按理說前途無量,可網絡風向一變,教練本人的態度也變得微妙,有消息說,邱指導一度心灰意冷,這種“網暴對一個教練的職業信心打擊有多大,外人根本無法體會,網友喊著“讓位“換人,可真要讓這些教練徹底退出,誰來帶隊,誰來培養下一代國乒選手,難道還指望靠鍵盤指揮
說到底,國乒靠的是系統培養和團隊協作,任何一個教練的成功都不是單打獨斗,邱貽可的年薪曝光,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整個國乒體系的壓力與責任,獎金分紅、帶貨收入、輿論壓力,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副產品,可真正讓人心疼的,還是那些為成績拼盡全力、卻隨時可能被網絡“對噴拉下馬的教練,成績好時風光無限,失利時無人問津,這種環境,確實讓人心涼
當然,球迷有情緒可以理解,畢竟大家都愛贏球,也希望國乒永遠是第一,但評價教練和球員,還是得看過程和體系,不能因為一場失利就全盤否定,換個角度想,孫穎莎能拿那么多冠軍,背后教練的作用真不小,如果真有問題,國乒的管理層不會看不見,外界該做的,是理性討論,少點“擺爛情緒,多點對專業的尊重
此情此景,想起國乒歷史上多少名將、名帥都曾被質疑,但最后還是靠成績和時間證明自己,邱貽可這次被推到臺前,未必是壞事,起碼讓外界看到了教練背后的辛酸與努力,也提醒了大家,輿論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國乒的未來,誰都不希望看到真正有能力的人被罵走,被“飯圈裹挾的國乒,終究還是要回歸到專業和成績本身
最后一句,國乒需要冠軍,但更需要一個能讓教練和球員心無旁騖拼搏的環境,這才是中國乒乓球永遠強大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