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獲得日本國籍的中國人首次超過韓國!”日本《產經新聞》7月19日上午發布一篇文章,立即沖上社交媒體X的“熱門”榜單,并引發網友的激烈爭論。
文章稱,去年的入籍許可約8800人,其中3100名中國公民,數量最多、50年來首次超過韓國人數量。(見下圖)
耐人尋味的是,7月20日正是日本參議院的選舉日(每三年改選50%席位),據稱參與投票的選民人數可能創新高,其中核心三大問題是:物價、外國人、美國關稅。而媒體在這個節骨眼上發布此數據,著實有些火上澆油的意味。
移民議題的撕裂
今年5月,一條"東京池袋的中文招牌比日文還多"的推文被廣泛傳播,折射出日本社會對移民激增的焦慮,推動了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也進一步激發年輕世代對“老人政治”的高度不滿。
由于日本社會老齡化加劇,很多從事低端勞動工作的入籍者被稱為“外勞”。據法務省數據,來自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入籍人數也在增加,最多者在五年內翻了一番。
對此,新興的“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喊出“日本人優先”的口號:“我們將致力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為育兒提供支援以及維護社會治安,以便為日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
他在街頭演說中高舉"日本人的工作被奪走"的標語,其自媒體訂閱量半年暴漲至50萬。他提出的"建筑業·制造業外勞配額減半"政策,甚至吸引部分傳統自民黨支持者倒戈。
18日,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呼吁:“排外主義不行,我們應該把外國人和日本人一樣對待。”神谷宗幣馬上反唇相譏:“你不如給他們投票權好了。”
“與三年前相比,這次選舉引起了巨大的混亂。”一位居住在東京的朋友對筆者表示,“你去網上看看就知道了。”
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論戰正隨著選舉日到來而呈現極端化趨勢:一邊是“日本人優先”被上升為“捍衛日本”,一邊是多元文化倡導者發問:“沒有外勞誰去護理老人?”
日本社交平臺的一則帖文寫道:明天是參議院選舉。對執政黨的不滿日益加劇,導致極右翼政黨和具有個人魅力(?)的黨魁出現,這在歐洲也是一樣(法國的勒龐),現在的自民黨確實也不怎么樣,但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冷靜下來再重新考慮一下。
東京區31歲的獨立候選人平野雨龍就在社交平臺提出對中國人入境、入籍、購買土地等做出限制。在平野的個人網站上,很多人回帖表示支持,但也有日本網友回復:“停止向中國出口,那為什么不干脆停止從中國進口?你的思維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和經驗水平?——我無意挑釁,不如直接斷交,你的問題就全解決了。”
平野雨龍在街頭演講。來源網絡
筆者一位在京都工作的朋友也委婉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我對經濟問題很感興趣。但這次很多人關注外國人犯罪問題。
“日本對于犯罪的外國人沒有任何規定,他們仍然可以留在日本。”她說,現在的政府太瘋狂了,也是大部分人憤怒的原因,
“日本政府正在接受外國的金錢或其他好處,百分之百確定。”她對筆者說。
“我的購物籃越來越輕了”
除“外國人”問題之外,還有一座令執政黨頭疼的大山,也是普通日本人需直面的問題,更加敏感、更為尖銳,可以說是火山口也不為過。
"讓國民的餐桌不再沉重!"——這句口號出現在2025年幾乎所有政黨的競選海報上。緣于日本的米價從去年起一路高漲,最高時漲到5000多日元/5kg(超過人民幣25元/斤)。
自民黨新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在4月就任時高調宣布"半年內穩定米價",但截至7月選舉前,筆者居住的大阪當地超市中,米價依然在3990日元左右,偶爾有小泉推出的“儲備米”(1900日元/5kg,約人民幣9元/斤)銷售,但很快斷貨。
還有西瓜的價格,5月的價格32元人民幣/片(1/8個西瓜),目前價格依然在二十七八元人民幣左右。
這引發了在野黨的密集攻擊:立憲民主黨指出"農業補貼改革遲緩",日本維新會主張"徹底取消大米關稅",而“參政黨”則拋出更具沖擊力的數據——"進口中國廉價米可立即降價30%"。
值得注意的是,各黨派都想要抑制物價,但對策折射出深層次路線差異:執政的自民黨堅持"保護本土農業"的傳統路線,日本共產黨呼吁"擴大生活必需品價格管制",而“參政黨”等小黨則將矛頭直指“農協壟斷體制”。
還有的在野黨提出停止消費稅(日本食品消費稅約為8%-10%),但是現任首相石破茂認為這主張“不可在無視財源的情況下談論”,他主張發放現金(每人2萬日元)更具有“即時性”。
政治家忙于相互攻訐,民眾則越來越不滿。在#米價謊言#標簽下,一位主婦的吐槽獲得數萬點贊:"政治家們忙著在超市擺拍'比價',但我的購物籃越來越輕了。"
在多個議題的刺激下,更多人希望通過參與選舉來改變現狀。住在滋賀縣的朋友對筆者說,“我們有一個提前投票制度,僅滋賀縣的投票率就比上次有所提高。”
自民黨的"老年危機"
石破茂首相此前曾為20日的選舉制定目標:“包括非改選在內將過半數”。由于此次參議院改選席位為50%,目前自民、公明兩黨在非改選席位中擁有75個議席,因此在改選部分能否獲得50個以上議席將成為執政黨的勝敗線。(見下圖)
但是,如今自民黨的支持者"平均年齡58.3歲,30歲以下人群支持率僅12%"——《朝日新聞》的調查報告揭示出這個執政黨正無可挽回地顯露老態。
去年政治黑金事件中,被曝光的自民黨議員近七成超過60歲,TikTok上#老人政治OUT#話題播放量突破2億次。早稻田大學政治學教授田中良和指出:"30歲以下選民中,‘無論哪個小黨都比自民黨強’的情緒正在蔓延。"
一個日本網民在社交平臺的帖文:提醒廣島縣的選民不要忘記前首相岸田文雄去年身陷政治和金錢問題的事,還提到“用AI實現新政治”。
這種代際斷層體現在具體政策上:當自民黨強調"養老金改革"時,新興政黨正搶奪Z世代票倉——令和新選組主打“元宇宙參政平臺”,NHK黨承諾“取消年輕人電視稅”,甚至出現專攻游戲政策的“玩家黨”。
一位單身母親朋友對筆者直言:日本老年人不想改變或接受新事物,所以他們喜歡自民黨;但新一代人會投票給“參政黨”(“日本人優先”)。而她自己則喜歡令和新選組:“他們為單親父母制定了良好的政策”。
作為日本新興右翼政黨,“參政黨”主打民族主義政策,強調"日本人優先"理念。其宣傳常使用橙色作為黨派代表色,內容聚焦教育改革、健康飲食和國防議題,并主張通過政治活動"報恩"給下一代。有網友發帖中有“參政黨”“勢不可擋、日本人優先、奪回日本、腳踏實地開展黨務、教育·飲食健康·捍衛國家三大支柱、參政黨是日本的希望”等字眼
網絡上,雖然社交媒體平臺標榜“中立”,但以年輕人為主的用戶群占據了主流聲量。自民黨在年輕人群中的失勢似乎成為物價、外國人等民眾焦慮問題的量化指標,引發更多不信任感。
和歌山縣選民對當地候選人二階信泰的攻擊。二階信泰之父二階俊博是日本自民黨資深議員,長期主導和歌山選區,其政治家族被部分民眾質疑涉及腐敗等問題。上圖內容反映了日本網民對和歌山選舉的激烈爭論,尤其是年輕世代對傳統政治勢力的不滿。
比如在米價問題上,自民黨與農協有著深厚的淵源,小泉抑制米價會失去農村選民,不抑制又會得罪城市選民,兩邊為難,又不敢壯士斷腕。正如名古屋一位23歲選民所說:“與其聽石破茂談‘昭和式危機管理’,不如試試(投票給)那些懂TikTok的政黨。”
“讓老人們輸一次,才是最好的政治教育”
共同社民調同時顯示,如今石破茂領導的內閣支持率降至25%左右。按《東洋經濟》社論的說法,這次參議院選舉結果將左右石破內閣的命運。如果執政聯盟所獲議席數少于50席,石破茂恐將辭職或重組執政聯盟。
各政黨支持率分別為:自民黨24.0%,持續下降;立憲民主黨7.8%;令和新選組2.8%;“參政黨”5.9%,增長最快;“沒有特別支持的政黨(特になし)”的為33.7%。來源:NHK
這種心態使得小黨林立成為可能:在比例代表區,預計將有超過15個政黨爭奪席位,包括專注女性議題的"櫻花黨"、主張"AI治國"的"科技黨"等。
但是從筆者接觸到的日本人來看,他們似乎對此并不擔心,很多人都是“(石破)換就換吧,我只在意我關心的問題”。
“新·國民民主黨”候選人堀江明在JR車站拉票。這是日本政治的一個特色,候選人往往會到街頭演講拉票,但似乎行人沒有特別熱烈的反應。
當物價焦慮撞上身份認同危機,當銀發政治遭遇數字原生代,傳統大黨與新興小黨的混戰可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無論結果如何,一個共識正在形成——平成時代確立的政治秩序,已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正如一位網民所言:“讓老人們輸一次選舉,才是最好的政治教育。”
(作者是前媒體人,現旅居日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