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美國萬萬想不到,他們大力投資撥款搞“印太戰略”拉攏了好幾年的印度,剛到中國就火速發表“切割”聲明,對華許下一個大承諾。
這樣一來,特朗普苦心的布局,現在就全“廢”了。
到底印度方面是利益驅使,還是另有所圖?
對于新德里而言,和中國關系轉向釋放了什么信號?
今年在天津召開的上合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可謂是很受國外關注。
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特朗普準備對全球征稅之際,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碰了頭,結束了印度高層5年沒有訪問中國的局面。
此番印度外長蘇杰生前來,注定行程很“不平凡”。
因為美國當局剛剛發布對中、印兩國的“警告令”,現在就看蘇杰生到底采取什么樣的立場和態度了。
美國在今年發起的“關稅戰”中,一開始還打算和印度并肩作戰,共同應對中國。
當時美國開出讓其他國家“必須加上針對中國的條款”才簽貿易協議,但很長一段時間根本沒有人響應。
一直到4月底傳來消息,美財長表示印度可能“和美國第一個達成協議”。
這條聲明的預兆可不好:
印度當時可能真就準備好了接受美國“針對中國”的條件。只不過后來因為一系列原因又猶豫了,表明他們至少動過這個“心思”。
不過這次蘇杰生這次一到中國,就立刻“交底”發布了一份重磅聲明:
印度將會積極推進中印兩國關系改善勢頭,而且絕不會“受任何外部勢力干擾”。
這份聲明仔細琢磨一下可“不簡單”,因為今年包括最近一段時期,挑動中國和印度關系的“外部勢力”指的多半是美國。
印度這個舉動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保證:他們不會因為簽貿易協議或者和美國談判,就做一些影響中印兩國關稅的事情,針對中國商品征稅自然也包括在內。
該聲明的“含金量”就在于,蘇杰生所說的不只是關稅這一件事情,而且包括其他各種“第三方勢力干擾”的事情,算是給中印關系直接安上了“護欄”。
前幾個月,在美國到處要挾簽署“貿易協定”的時候,東南亞、歐盟、日本、韓國等多國承諾,都紛紛表示,和美國的談判不會影響和其他國家的市場。
但印度就是口風很“緊”一直不說,所以這也給了外界很多猜想,認為印度到緊要關頭可能會考慮“背刺”中國。
他們一直拖到現在總算發這份承諾聲明了,不過同時也相當于“賣”了美國。
莫迪政府為啥一開始這么積極,后來態度突變,到現在向中國承諾“關系不受其他國家影響”?
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
前段時間美國對中國加征高達145%的關稅,印度居然做出樂觀的判斷,認為美國對華下手之后,他們能“頂替上中國的位置”,成為全球一流制造業國家。
當時“好巧不巧”,美國蘋果公司因為中國關稅太高,向印度空運轉移了生產線和手機零件,更加給了印度政府信心,才考慮和美國簽貿易協議。
不過這種“好日子”沒有過幾天,中國和美國突然就走上了談判桌,這讓印度一度非常“惱火”,在5月中旬的時候,甚至揚言對美進行關稅“報復”。
所以這么來看,印度一切動作很像是“看利益下菜”的行為。
這次蘇杰生來中國,其實還有一件事要解決,就是他們還沒有拿到“足夠稀土”,想讓中國網開一面。
印度國內對汽車行業關稅很高,所以一些車企為了規避關稅,只能到印度設廠。
這樣一來,印度車企就不可避免在前幾個月的稀土管制中“缺土”。
當時印度想的不是好好交涉,商工部長戈亞爾等人,反而是跟著歐盟一直指控中國將“稀土武器化”,試圖用這種“施壓”的手段讓中國交出稀土。
當時他們還表示,要建立印度版本的“稀土生產線”,徹底擺脫中國的依賴。
口號喊了兩個多月,印度車企還是沒有任何稀土來源,最后幾家工廠的生產線都被迫關停了。
所以蘇杰生這次來中國,和中方聲明改善關系,也是為了他們的“稀土戰略”。
印度一直表示他們的稀土儲量大、礦藏豐富,這和最后能不能建立起來專供的生產線可沒有必然聯系,到了關鍵時候還要找中國。
蘇杰生這趟來中國可以說是受益很大,他還受到中國高層的破格接待。
中方也積極回應了印度要求“加強關系”的愿望,王毅外長用了六個“相互”形容中印發展期待:
雙方應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
可以看出,如果印度誠心誠意要改善關系的話,中國這邊也是非常歡迎。
畢竟中印兩國互為“搬不走的鄰居”,雙方又剛達成邊境協議沒多久,以后路還很長。
印度到底有沒有決心和美國“切割”?
很快就會得到驗證,因為眼下就有一個挑戰擺在中印面前:
本周早些時候,特朗普對俄羅斯發布“最后通牒”,表示50天內俄烏達不成和平協議,美國就會對俄商品加稅100%,同時還要對俄羅斯石油征二級關稅。
這里說是對俄羅斯石油“動手”,不過實際的受害者是中印兩國,因為中印是進口俄羅斯石油比例最高的國家。
換句話說,指望俄烏50天內停戰達成協議不太現實。
現在中國和印度已經可以考慮美國等時間到(或者提前)出臺石油制裁措施,應該如何對這條“霸權條款”了。
所以不管怎樣,印度能不能落實他們對中國的這些承諾,是決定中印發展方向的最關鍵一步。
前幾個月,中國和印度剛在邊界問題達成進展,且印度政府有意對中國的投資開放的時候,就發生了克什米爾事件,繼而引發印巴空戰,印度國內又掀起了對中國指控的各種“陰謀論”。
當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表示,他們認為是有國家在背后“挑撥”中印的關系,壓根就不想讓中印和平發展。
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那么所謂的“背后國家”以后也不會停止如此做,對莫迪政府就更是考驗決心的時刻了。
參考資料:
《關鍵節點的互動,印度外長時隔五年多訪華受關注》北晚在線
《美國與印度試圖達成臨時貿易協議 或將關稅稅率降至20%以下》新浪財經
《印度外長蘇杰生將訪華,談一談什么呢?》新民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