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鹫勁羞t遲沒有進展,特朗普也著急了,轉頭對普京“翻了臉”,威脅要對俄羅斯加征關稅,不過特朗普的矛頭雖然對準的是俄羅斯,受影響的卻是印度......
7月17日,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面對特朗普的“二級制裁”威脅,輕描淡寫拋出一句:“我一點也不擔心,如果發生什么事,我們會處理的?!?/strong>
這句看似輕松的回應背后,是印度提前布局的能源安全網,聲稱已準備好將占原油進口總量35%的俄羅斯石油“一鍵替換”為其他40國的供應源。
但問題是,印度如此自信,他們的內心真的如表面般從容嗎?
俄烏沖突初期,印度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完成了一場能源抄底。2022年俄羅斯原油在其進口占比從戰前的不足2%飆升至35%,烏拉爾原油相比布倫特原油的折扣一度高達每桶30美元,讓印度煉油廠賺得盆滿缽滿。
這種低價油不僅壓低了印度國內通脹,還通過精煉轉口歐洲賺取巨額差價,形成一套完美的“商業閉環”。
然而利益的天平正在傾斜,2025年,俄油折扣已縮水至每桶1.7美元,幾乎與市場價持平。原因多重交織:俄羅斯煉油設施因沖突受損導致出口量下降;西方制裁推高運輸和保險成本;印度私企與俄方簽訂長期合同鎖定供應。
更棘手的是,印度試圖用盧比結算俄油交易,但俄羅斯手握堆積如山的盧比卻無法有效使用,被俄媒嘲諷為“空手套白狼”。當特朗普在7月14日發出“50天?;鹜骸保{對購買俄油國家征收100%關稅時,印度看似豐厚的紅利陡然變成燙手山芋。
面對美國壓力,印度石油部長普里亮出底牌,供應商名單從27國擴展至40國。這份名單堪稱全球能源的“備份硬盤”。
這其中就有南美新貴圭亞那,日產64萬桶、成本僅28美元/桶的廉價原油,正通過信實工業打入印度市場。
深海采油強者巴西,鹽下層油田項目支撐下,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參股多塊油田并鋪設直運通道。油砂巨擘加拿大,雖受運輸瓶頸限制,但印度通過美國聯合煉化項目建立間接輸送渠道。中東傳統盟友,沙特、阿聯酋、伊拉克仍占36%份額,近期還簽署了長期液化天然氣協議。
國家戰略儲備也成關鍵籌碼,印度原油和成品油儲備已達74天消費量,其中戰略石油儲備占9.5天用量。官員甚至宣稱:“必要時可將俄油份額壓回2%”。
但現實遠非數據般樂觀,煉油巨頭信實工業的工廠專為加工俄油設計,改用中東輕質油需停機調整參數,每月成本激增1.5億美元;全行業切換油源可能導致汽柴油零售價上漲5%,直接點燃通脹引信。
印度看似強硬的表態,實則是精心計算的風險應對。
2025年印度對美國年出口額高達1000億美元,若遭100%關稅打擊,經濟將受重創。這種依賴迫使印度在美俄間走鋼絲。
軍事上,美制武器在印軍裝備占比從2020年的18%降至12%,法式戰機和俄制防空系統仍是優先選項;外交中,印度拒絕加入美國主導的紅海護航聯盟,卻在聯合國涉俄決議屢投棄權票。
盡管哈迪普宣稱“可棄俄油”,但印度從未真正切斷與俄合作渠道。其煉油商私下通過影子運輸船隊和人民幣結算體系維持俄油進口,同時游說美國爭取“制裁豁免權”,以“展示多元化努力”換取讓步。
印度在美俄間玩轉“戰略模糊”,加入美日印澳“四方機制”圍堵中國,卻拒絕在俄油問題上站隊西方。這種搖擺恰恰凸顯其核心訴求,大國博弈中絕不犧牲本國利益。
印方一邊聲稱替換俄油,一邊5月進口俄動力煤激增1.5倍;莫迪拒赴上合峰會避嫌對華妥協,卻堅持訪俄談安全合作,惹怒美國;拖延表態迫使美俄競相拉攏,爭相提供優惠條件。
正如印度學者坦言:“我們不是美國的盟友,也不是對手?!边@種模糊戰術,恰恰暴露了印方脆弱的一面。
更讓印度憤懣的是西方的“雙標”,歐盟2024年花費219億歐元購買俄能源,比其援烏開支還多32億;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去年照常進口1.2億噸俄羅斯石油產品。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直接反擊:“滿足國民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務,我們特別警惕某些國家的‘雙重標準’”。
印度的搖擺,隨即觸發了更廣泛的鏈式反應......
俄羅斯加速“向東轉”,向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打折售油,并談判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雖無法彌補中印缺口,但提供緩沖空間。
中國深化本幣結算機制,不同于印度的“口頭強硬”,中國通過人民幣-盧布結算體系和多元化渠道穩固能源合作,明確表態“不受第三方干擾”。
美國面臨反噬風險,全球油價因俄油潛在退出而波動,可能推高美國本土通脹,重創特朗普政府經濟成績單。
這場博弈暴露出單邊制裁的結構性矛盾,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4年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仍達1100億美元,70%流向中印,而歐洲通過印度精煉廠間接購買的“洗油游戲”,讓制裁淪為形式主義。當印度提及可能重啟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時,西方主導的能源秩序已出現裂痕。
印度石油部長的“不擔心”宣言,本質上是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表演。表面看,40國供應網和生物燃料計劃構筑了防線,但深層矛盾未解,煉油設備與俄油的深度綁定、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風險、美印千億貿易的潛在損失,都讓“隨時切換”的豪言顯得站不住腳。
特朗普的“50天通牒”像一場豪賭,卻暴露了美國孤立俄羅斯的力不從心,印度的“輕松宣言”看似硬氣,實則在經濟實惠與地緣風險間如履薄冰。當霸權邏輯撞上務實生存,制裁大棒終將砸向揮棒者自己。
這場石油暗戰遠未落幕,中俄穩步推進去美元化,印度在轉口貿易中悶聲發財,而美國加油站3美元/升的油價,已讓民眾開始質問:究竟誰在為這場“正義制裁”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