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蘭鐵路銀川至中衛(wèi)段擴能改造工程迎來重大進展。繼2025年2月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3月初步設計審查通過后,7月4日項目使用林、草地可行性報告編制服務中標候選人公示發(fā)布,標志著工程前期工作進入收官階段,距離正式開工僅剩“臨門一腳”。
作為疆煤外運后方銜接通道和寧夏“能源大動脈”,包蘭鐵路銀川至中衛(wèi)段擴能改造自啟動以來便備受關注。截至2025年7月,項目已完成四大關鍵節(jié)點:首先,國鐵集團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聯(lián)合批復可研報告,明確線路等級、技術標準及投資構成;初步設計審查會針對用地、生態(tài)、車站規(guī)模等核心問題形成共識,為施工圖設計打下了基礎。
第二,項目資金來源已經(jīng)確定,據(jù)悉項目資本金比例達70%(47.4億元),其中國鐵集團承擔20.7億元,寧夏承擔26.7億元(含征地拆遷費6億元),剩余資金通過銀行貸款解決。
第三,項目施工圖審核招標完成,中國鐵路設計集團中標承擔核心設計任務;水土保持方案獲批,明確投資2.5億元用于邊坡防護、截排水系統(tǒng)等生態(tài)保護工程,確保工程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此外,項目使用林、草地可行性報告編制服務中標,標志著項目建設用地審批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預計7月底前可取得相關批復,為施工單位進場鋪平道路。
包蘭鐵路銀川至中衛(wèi)段擴能改造工程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項目,也是疆煤外運后方銜接通道。線路全長約123公里,投資估算67.7億元,建設總工期42個月,原計劃2025年上半年開工。工程主要建設內(nèi)容包括既有線提速至160公里/小時、增建二線160公里/小時,同步實施電力牽引改造,正線鋪設無縫線路,并改建銀川南站、中衛(wèi)站等10座車站,擴建銀川客整所、迎水橋編組站等配套設施。其中,迎水橋編組站將由二級四場升級為三級五場,新增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以此大幅提升區(qū)域貨物運輸能力。
項目建成后,將打通包蘭鐵路寧夏段能力堵點,預計年貨運量增長超50%,有效緩解煤炭運輸壓力,保障能源安全。與寶中鐵路連通后,可實現(xiàn)銀川至固原動車直達,通行時間縮短至3小時,對于沿線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工程將推動寧夏鐵路復線電氣化進程,完善區(qū)域路網(wǎng)結構,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截至2025年7月,項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復、初步設計審查及施工圖審核招標等前期工作,正加速推進開工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