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春天,新冠疫情突然席卷全國,學生們的課堂一夜之間搬到了線上。
對于江蘇淮安的高三學生白湘菱來說,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化,反倒成了她逆襲的契機。
這個出身普通工薪家庭的女孩,從小就沒被父母逼過學習。
小學初中時,別的孩子周末在補習班連軸轉,她卻能在父母 "順其自然" 的態度里,捧著課外書讀到天黑。
中考時她超常發揮考進當地重點高中,身邊同學全是各初中的尖子生,父母還捏了把汗:"放養慣了,能跟上嗎?"
事實證明,沒被過早透支學習熱情的孩子,后勁往往更足。
重點高中的競爭氛圍沒壓垮她,反而點燃了她的斗志。
看著身邊同學都在為目標院校拼搏,她悄悄把南京大學定為夢想。
高三上學期,她的成績穩定在中上游,但離目標還有差距。
疫情居家網課成了轉折點。當部分同學對著屏幕走神、熬夜打游戲時。
白湘菱給自己排了張 "魔鬼時間表":每天只睡 6 小時,清晨背單詞,上午上網課比在教室還專注;
下午整理錯題本,晚上復盤知識點,定期給自己模擬測試。
她的書桌前貼滿便利貼,寫著 "再堅持一下",連父母都心疼她日漸稀疏的頭發。
高考成績出來那天,430 分(總分 480 分)的數字跳出來時,她反復確認了三遍。
語文 180 分(含附加題)、數學 141 分、英語 109 分 —— 這個分數讓她成了江蘇省文科狀元。
01
狀元被拒?規則面前沒有 "例外"
成為省狀元的喜悅沒持續多久,白湘菱就陷入了困惑。
她填報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來的卻是 "未錄取" 的通知。
更讓她意外的是,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 985 名校也接連傳來壞消息。
與此同時,另一個名字頻繁出現在新聞里:王雅迪,總分 429 分,僅比白湘菱低 1 分,卻成了清北爭搶的香餑餑。
不是有 "內幕",問題出在江蘇特殊的 "3+2" 高考模式上。
三門主科計入總分,文科生還要考兩門選修課(政史地中選),成績分 A+、A、B + 等檔次。
頂尖名校的招生簡章里寫得明明白白:選修課必須雙 A+,最低也要雙 A。
白湘菱的成績單上,政治是 A,歷史卻只有 B+。
就這一個 B+,像道門檻,把她擋在了頂尖名校門外。
班主任拿著她的成績單嘆氣:"規則就是規則,清北這種學校,卡得特別嚴。"
網上炸開了鍋。有人替她喊冤:"總分第一憑什么被拒?"
也有人理性分析:"名校選才不只是看總分,選修課代表學科深度,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白湘菱反而很平靜。她在社交平臺上寫道:"感謝大家關心,人生路還長,不一定非走一條道。"
父母看著女兒強裝的淡定,偷偷抹了好幾次眼淚,甚至開始打聽復讀的事。
02
人生岔路口,另一條路也能通向星光
就在白湘菱準備復讀時,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拋來了橄欖枝,但她心里總有點不甘。
這時,香港大學給她發了錄取通知書。
港大的招生老師在郵件里說:"我們關注到你的總分和英語成績非常出色,這符合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要求。"
更讓一家人驚喜的是,港大承諾提供 100 多萬獎學金,覆蓋她在港讀書四年的全部費用(一年學費加生活費約 20 萬)。
原來,香港的高校招生更看重總分和英語能力,對內地的選修課等級沒有硬性要求。
而白湘菱 109 分的英語成績,在港大看來是巨大優勢。
這所亞洲頂尖學府的金融學專業全球知名,正是她感興趣的領域。
去不去?一家人商量了整整一夜。
父母擔心她獨自在異鄉適應不了,但看著女兒眼里重新亮起的光,最終點了頭。
后來白湘菱在采訪里說:"當初沒進清北確實遺憾,但港大給了我另一種可能。
在這里,我能接觸到國際前沿的金融知識,英語能力也突飛猛進。"
這個曾被叫做 "最慘女狀元" 的女孩,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
人生從不是單行道。努力很重要,認清規則、調整方向同樣重要。
就像春天總會到來,真正的才華,從來不會被埋沒,只是有時會換一種方式綻放。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