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建東】據路透社18日報道,美國農業部近日宣稱,為了食品供應鏈安全,在完成針對中俄等四國所謂“國家安全審查”后,已解雇70名外國合同制研究員。針對美方頻拿“國家安全”為由破壞兩國交流合作,中方此前也已多次表態:敦促美方有關人士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停止攻擊抹黑和遏制打壓,多做有益于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事。
圖為美國農業部大樓(資料圖)
路透社稱,美國農業部一名發言人說:“該部獲準全面審核合同研究人員資質,確認約70名來自‘關切國家’的研究人員將不再被允許參與該部項目。”報道稱,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7月8日公布一項農業安全計劃,其中禁止上述四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并終止與這些國家的現有研究合作,羅林斯宣稱這些舉措對保障美國食品供應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聯邦政府雇員聯合會1657地方分會主席托馬斯·亨德森說,這些研究人員曾在美農業部下屬的農業研究局工作。亨德森還說,被解雇人員中,大多數是與該機構簽訂兩年合同的中國博士后研究人員,他們在入職前就已經接受過審查,“有人在7月9日上班時,發現自己的門禁卡已無法使用。”
路透社稱,因聯邦政府的“招聘凍結令”延長至10月15日,美國農業部目前無法填補這些空缺職位。亨德森警告這將迫使多項惠農研究中斷,包括防治未煮熟牛肉中致命毒素的疫苗研發項目等。亨德森表示,“我們現在沒有足夠的人才來推進這些研究項目。這將使我們的研究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
報道稱,美國農業部未就研究能力受損的擔憂發表評論。
而針對美國限制中國公民及其他所謂“外國對手”在美國購買農田,在7月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剝奪特定國家機構和公民購買土地和房產的權利,是典型的歧視性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最終也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
美國問題專家呂祥此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據來看,中國公民持有的美國農地占比極小,不值得大肆渲染,然而,美國政府卻刻意炒作這一話題,一方面是為了迎合美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反華、恐華、仇華心態,通過制造輿論熱點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為其國內的政治目的服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一些地方利益的擔憂,他們擔心外國資本進入會沖擊其在土地市場的優勢地位,盡管目前并無證據顯示中國公民有大量購買美國土地的趨勢。”
延伸閱讀
美政府揚言全面封殺中國購買農地,并考慮收回中國投資者已持有資產
觀察者網消息,打著所謂“經濟主權”的幌子,美國多州近年來勁吹“限制華人置地”歪風。
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政府又以“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為借口,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同時考慮收回中國相關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此舉是美國農業部啟動的《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核心內容之一。
美媒分析,該政策雖名義上涵蓋俄羅斯、伊朗等國,但主要針對中國,給中國投資者持有的財產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綜合《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道,美國農業部在一項包含七項內容的國家安全計劃中稱,將加強外國持有農田情況的公開披露,對虛假申報處以更嚴厲的處罰,并與國會和各州合作,禁止“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
圖為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
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在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渲染稱,“美國農業正面臨來自犯罪分子、政治對手和敵對政權的威脅,這些政權將我們的生活方式視為對自身的深刻且根本性的威脅。”
她稱,“美國農業面臨的不僅是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的風險,更是主權安全的挑戰。我們正在對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進行反擊,他們不應再擁有我們的土地,也不能再偷走我們的科研成果”。
羅林斯在發布會上還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收回”外國已購買的農地。
在被問及美國政府是否會尋求收回中國投資者現有的土地時,羅林斯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所有可用選項”作為收回努力的一部分,并表示白宮可能會“很快”發布行政命令。
農業部的計劃還包括:確定并重新聚焦國內關鍵農業投入品(如化肥)的生產;打擊糧食券等營養援助項目中的欺詐行為;加強農業科研安全;重新評估部門對外國國家的援助項目;防范動植物疾病;幫助私營食品和農業企業防御網絡攻擊等。
報道稱,此舉凸顯了美國近年來對外國持有美國農地問題日益增長的“擔憂”,雖然新計劃也適用于俄羅斯和伊朗等敵對國家,但主要針對中國。這一舉措為目前由中國關聯投資者持有的財產帶來了不確定性。
根據最近的數據,2023年外國人共持有近4500萬英畝(1平方千米約為247英畝)的農地和森林地。這相當于美國全部農業用地的約3.5%,但比十年前增長了70%以上。其中,加拿大人擁有最多的1530萬英畝,占總數三分之一左右;而中國則持有超過27萬英畝。
不過根據農業部數據,中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農田總量的百分比僅為0.0003%,近年來大幅下降,自2021年以來下降了約31%。
2023年,美國參議院以91票對7票通過法案,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美國農地,此前一家中國公司曾試圖在靠近北達科他州某軍事基地的土地上建玉米加工廠。2024年,拜登政府也提出一項規定,顯著提高外國企業在國家安全敏感區域附近購地的難度。
上個月,眾議院通過了由俄克拉荷馬州共和黨眾議員弗蘭克·盧卡斯發起的《農業風險審查法》,該法案要求農業部報告與“外國對手”有關的外國農田收購情況。
圖為美國農田(資料圖)
另外,由密歇根州民主黨眾議員克里斯汀·麥克唐納·里維特和愛荷華州共和黨眾議員蘭迪·芬斯特拉于3月提出的兩黨《農田法》,將觸發對涉及外國實體的大型土地交易的聯邦審查,并創建一個外國持有農業用地的公共數據庫。
在州一級,佛羅里達州在2023年禁止中國公民在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地點附近購買土地。同年,蒙大拿州議員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向外國敵對國家出售軍事設施附近的土地
目前,美國有26個州禁止或限制外國人在本州購買或投資農業用地。雖然聯邦層面尚無全面禁止外國購地的法律,但1978年的一項法律要求外國持有者申報其土地所有權,但這一申報機制因要求寬松、政府數據收集遲緩且易出錯而飽受批評。
此前已有收回與中國有關的農田的先例。2023年10月,阿肯色州命令中國所有的種子生產商出售160英畝的美國農田,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該公司最終在5月出售了土地,并因未披露所有權而被罰款28萬美元。
阿肯色州州長莎拉·赫卡比·桑德斯在8日的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甚至宣稱,“我為阿肯色州是全國第一個將中國所有的公司趕出我們的農田和我們州的州感到非常驕傲,我們讓他們為此付出了代價”。
對于美國多州考慮禁止中國人買房置地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強調,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的言行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有損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
發言人還表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多年來,中國企業對于美國的投資,為促進美國的國內就業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