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日報 》
今日于頭版刊發文章
這個鎮如何做到村均收入超百萬元?
關注我市渠溝鎮
發展集體經濟取得的成就
“村里拿出74畝建設用地入股3家民營企業,僅此一項,村集體每年增收52萬元。”7月13日,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油坊村黨總支書記郭光奎對記者說,2024年,油坊村集體經濟收入214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占八成以上。
渠溝鎮位于淮北市西郊,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傳統農業發展受限。近年來,該鎮積極探索“聯企”合作、“聯社”運營共富機制,推進“村企攜手”盤活資產、優勢互補、股份合作,促進產業共興、聯農帶農,實現從“村企各自為戰”到“村企聯動發展”的華麗轉變。2024年,該鎮13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達176萬元,村均收益分紅23.84萬元。
13個村“村均收入超百萬”,渠溝鎮“家門口的共富密碼”如何煉成?近日,記者前往當地采訪。
走進淮北美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敞亮的車間內堆滿了各類飼料,搬運飼料的叉車來回穿梭,智能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蓬勃態勢。
“通過與村里合作,我們于2022年完成投資5000萬元,在油坊村建成年產20萬噸生物飼料項目,盤活該村12.5畝閑置養殖場資產。”美農生物辦公室主任豆路路說,這不僅為村集體每年帶來20萬元收入,同時還吸納當地2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
郭光奎向記者介紹,油坊村有集體資產,過去因沒有企業合作,導致這些資產閑置。“鎮黨委、政府依托油坊村緊鄰相山經開區優勢,幫助村里招引配套項目,村里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獲得經營性收入,目前落地的8個項目已產生穩定收益。”
油坊村還依托市郊優勢,村集體成立淮北市華力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和小麥良種繁育,通過“聯社”運營,去年實現集體增收77萬元。
渠溝鎮一些距離市區偏遠的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導入項目,吸引企業參與合作。
該鎮張樓村把油葵種植作為興村富民突破口,村集體成立淮北市益產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500平方米的油葵加工車間,引入企業共建共贏。
淮北敏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祥敏告訴記者,車間建成后,企業購進設備就能實現生產,減輕了前期資金壓力。
“村企合作后,我們專注推廣油葵種植,把好原料供應關,企業緊盯生產銷售環節,打響‘淮品源’葵花籽油品牌,去年實現銷售額130多萬元。”張樓村黨總支書記劉躍東說,村集體還與敏豐農業合作建成石磨面粉項目,并投資17.5萬元到益產合作社、投資20萬元到森佳木業公司,攜手運營獲得收益分紅。
在“村企共建”項目帶動下,昔日不起眼的張樓村,如今在休閑觀光農業、民宿、文旅等多領域協同發展,從原來無資源、無產業、無發展環境的“三無村”,蝶變成現在有新業態、高顏值的美麗鄉村。
渠溝鎮黨委書記王譚俐告訴記者,該鎮聚焦城區交界地帶對外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通過加快盤活各村集體資源、資產,積極引導各村以土地、資產、廠房等要素入股,鼓勵企業以資金、技術等優勢資源入股,全鎮形成一整套產權清晰、管理科學的經營模式,實現村企共同參與企業發展,共享發展紅利。
相山區把優勢資源向唯一轄鎮的渠溝鎮傾斜,通過“請進來培訓、走出去學習”,不斷提升村“兩委”干部經營管理能力。同時,組織各村黨組織牽頭統籌本村勞務資源,為引進企業輸送優質員工,提供資源性、配套性服務,解決企業用工等方面難題,實現村企深度融合、聯合共建。此外,該區積極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對接金融機構開發15類惠農助農信貸產品,為渠溝鎮767位信用戶、20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授信2.11億元,用信1.6億元,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2年,我們就建成2000平方米的冷庫項目,與安徽彭橙冷鏈倉儲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合營葡萄收儲,每年帶來20萬元分紅,也帶動100多名村民季節性從事分揀、包裝工作,促進了當地葡萄產業發展。”渠溝鎮郭王村黨總支書記徐敬說。
2024年,渠溝鎮實施“聯企”合作、“聯社”運營項目20個,累計為村級集體經濟帶來收入496萬元。
村村有亮點,共下一盤棋。渠溝鎮推進“村企攜手”過程中,根據地理位置、產業基礎等特征,逐村精準畫像,分類導入產業項目和發展模式,實現了“一村一品”“一業一品”。(記者 吳永生)
來源:安徽日報
編輯:陳藝星
編校:陳豆豆
編審:王偉
審簽:劉永忠
點贊+在看告訴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