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歲是人生的一道坎,走過了大半輩子的風雨,本以為能安享晚年,可身體和生活的變化卻悄悄帶來了 “苦”。這不是悲觀的感嘆,而是歲月留下的現(xiàn)實。人過 70 歲,身體機能下降,生活圈子變小,一些躲不開的苦會慢慢找上門,無論曾經(jīng)多風光、多富有,都難逃過這兩種苦。讀懂這些苦,不是為了焦慮,而是為了提前做好準備,多些理解和陪伴,讓晚年的苦能輕一點,暖一點。
第一種苦:身體衰老的 “病痛苦”,行動受限難自理
他以前能爬五樓不喘氣,現(xiàn)在走幾步路就心慌氣短,膝蓋疼得彎不了,上下樓梯得扶著扶手慢慢挪;夜里睡不好覺,要么咳嗽不停,要么起夜好幾次,天亮時渾身乏力,想睡個安穩(wěn)覺成了奢望;身上的慢性病越來越多,降壓藥、降糖藥從不離身,定期去醫(yī)院檢查成了常態(tài),看著藥盒就發(fā)愁,怕給兒女添麻煩。
身體的衰老帶來的病痛,是 70 歲后最直接的苦。曾經(jīng)能輕松做到的事,現(xiàn)在變得困難重重,吃飯、穿衣這些小事都可能需要別人幫忙,這種 “力不從心” 的無力感,比疼痛更讓人難受;病痛不僅折磨身體,還會影響心情,看著自己成了 “藥罐子”,擔心 “活著就是兒女的負擔”,心里的苦比身體的痛更重;兒女再孝順,也不能替自己承受病痛,夜里的輾轉(zhuǎn)反側(cè)、白天的精神萎靡,都得自己熬著,這種苦無人能替,只能默默承受,是歲月給每個人的 “考驗”。
第二種苦:親人疏離的 “孤獨苦”,身邊無人常相伴
老伙計一個個離開,以前一起下棋、聊天的人越來越少,小區(qū)里的長椅上,他常常一個人坐一下午,望著遠處發(fā)呆;兒女工作忙,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打電話時說 “挺好的,不用惦記”,掛了電話后對著空蕩蕩的屋子嘆氣;孫輩長大有了自己的生活,視頻聊天時說不上幾句話就匆匆掛斷,想抱抱孩子都成了奢望,心里的話沒人說,委屈沒人懂。
親人疏離帶來的孤獨,是 70 歲后最磨人的苦。人老了最怕 “沒人陪”,可兒女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不可能時刻在身邊,這種 “想親近卻不得” 的距離感,讓人心里空落落的;曾經(jīng)熱鬧的家變得冷清,吃飯時一個人,看電視時一個人,連生病時都可能是獨自去醫(yī)院,孤獨像潮水一樣包圍著自己,越想越心酸;有些老人怕打擾兒女,把孤獨藏在心里,笑著說 “我一個人挺好”,可夜里的眼淚騙不了自己。這種孤獨苦,不是兒女不孝順,是歲月的無奈,身邊少了陪伴,日子就多了苦澀。
人過 70 歲的這兩種苦,病痛苦磨身體,孤獨苦熬心靈,無人能躲,卻能靠理解和陪伴減輕。這不是要放大老年的難,而是要明白歲月的重量,提前做好準備,多些關(guān)愛。
對老人來說,坦然接受身體的變化,積極調(diào)理;多培養(yǎng)興趣,和同齡人多交流,能減少孤獨。對兒女來說,常回家看看,多打電話聊聊,哪怕只是聽他們嘮叨,也是一種安慰。70 歲后的苦雖然躲不過,但有家人的陪伴、貼心的照顧,苦里能生出暖。歲月無情,但人心有愛,讓這些苦輕一點,再輕一點,就是對晚年最好的呵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