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中國有不少仿制自蘇俄的武器設備,比如說轟-6、殲-11戰機等,但卻幾乎沒有仿制自美國的武器。
所以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是因為美國武器仿制起來太難了嗎?
中國的轟-6
仿制高端武器不是容易事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仿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二是中國也沒啥機會仿制美國武器。
在仿制戰機上,中國仿制蘇俄戰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現在的“側衛系戰機”。
1995年時中國引進了蘇-27戰機的生產線以及相關技術授權,開始吸收蘇-27的技術。
中國仿制的蘇-27是殲-11A戰機,到2008年時中國又推出了殲-11B型戰機。
殲-11B就是一款用來蘇-27戰機殼子,但更換了更先進的航電系統的戰機。
再后來到2011年我國殲-16完成首飛,并于2015年開始服役。
殲-16戰機就是一款我國全面吸收了蘇-27戰機技術后,自行研制的一款國產戰機了。
殲-16戰機
可以說在殲-11B服役的時候,我國還沒有完全吸收掉蘇-27戰機的技術,不然就不會基本保留蘇-27的外殼,只是更換它的航電設備了。
而殲-16戰機的服役,則意味著我國基本吸收了蘇-27的技術,可以將相關技術融會貫通了。
從1995年中國拿到蘇-27戰機的技術,到2011年殲-16戰機首飛,期間經過了14年時間。
也就是說,中國消化吸收蘇-27技術花了14年時間。這還是建立在中國獲得了蘇-27戰機,以及拿到了全套蘇-27戰機技術資料的前提下。
殲-16戰機
如果當初中國只是買到了蘇-27戰機的成品,沒有買到生產線和技術授權,那中國對蘇-27進行技術測繪和逆向仿制,需要更長時間。
從中國引進蘇俄側衛,到研發出自己的側衛這段經歷,我們就不難發現“仿制別國戰機”這件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事實上中國在這件事上已經是一個做得很好的國家了,在國際上還有一個國家能在這件事上和中國進行對比,那就是印度。
印度在2000年時從俄羅斯那獲得了蘇-30戰機的生產線和技術授權,自己造了140架蘇-30戰機。
印度的蘇-30戰機
按照中國“14年時間吸收一款戰機的速度”,印度在2014年時就該有自行研制的側衛系戰機首飛。
但是一直到現在,印度別說是吸收蘇-30的技術了,就連完全讓蘇-30戰機國產化都做不到。
時至今日,印度依舊在從俄羅斯進口蘇-30的發動機、雷達等核心零部件,以維持蘇-30戰機的維護。
復雜武器難以完成仿制,那中國現在沒有仿制自美國的武器也很正常。
印度的蘇-30戰機
中國沒什么機會仿制美國武器
至于第二點,中國也沒有買到過什么先進的美國武器。
中國能仿制蘇-27戰機,能以蘇-27為基礎自行研制殲-16戰機,是因為中國買到了蘇-27戰機。
中國的蘇-27戰機
但是中國在歷史上可從來沒買到過美國戰機。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就對中國展開了武器禁運,我國完全沒辦法獲得美國戰機。
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美關系雖有緩和,中國也有買F-16和F-14戰機的心思,但終究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買到。
中國曾考慮過買F-16
再到蘇聯解體,中美關系再度惡化,中國又買不到美國的武器了。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中國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美國武器設備主要有黑鷹直升機、AN/TPQ-37炮兵雷達、LM-2500燃氣輪機、陶式反坦克導彈這幾款。
在黑鷹直升機方面,同時期中國還進口了法國超黃蜂直升機,我國在權衡利弊后最終選擇了仿制超黃蜂直升機,這就是我國現在的直-8直升機。
中國的直-8
AN/TPQ-37炮兵雷達方面,我國吸收了該款設備的部分技術,但沒有進行全面仿制。
后續隨著中國在電子技術上的迅猛發展,我國也沒有必要仿制該款設備了。
LM-2500燃氣輪機中國僅僅買到了5臺,后續中國將其中4臺裝到了052型驅逐艦上了,1臺用于作為實驗平臺。
LM-2500燃氣輪機
后續因為中美關系惡化,美國暫停了對中國出口LM-2500燃氣輪機。
再后來中國從烏克蘭那買到了GT25000型燃氣輪機和技術授權,通過對GT25000燃氣輪機進行仿制,完成了燃氣輪機的國產化。
至于陶式導彈,這是中國通過越南方面獲得的武器。
陶式導彈
那時候越南還沒統一,北越在戰場上繳獲陶氏坦克后將其交給了中國進行研究,然后中國通過仿制陶氏坦克研制了紅箭-8型反坦克導彈。
所以能看出,有條件的話中國也會仿制美國武器。中國沒有仿制過的美國武器,要么是中國沒獲得過實體,要么就是中國有其它的選擇。
中國武器也開始被別國仿制
不過上世紀時中國軍工體系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那時候中國還跟在別國后面走。
中國軍工
但到了現在中國軍工系統也走到了世界前列,有了讓美國跟在中國后面走的資格了。
這一點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驅逐艦。中國055大型驅逐艦非常成功,是公認的全球最強驅逐艦。
美國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項目失敗后,也開始了摸著中國過河,仿造中國055大驅的思路制定了DDG(X)軍艦項目,該款軍艦也被成為“美國版055”。
DDG(X)軍艦模型
后續到2024年12月時,還出現了中國六代機率先首飛的情況。而此時美國的六代機連原型機都還沒造出來,還處于技術論證的階段。
不出意外的話,中國的六代機將先于美國10~20年服役,屆時美國免不了在六代機領域也摸著中國過河。
中國六代機效果圖
并且隨著中國軍工系統的繼續發展,這樣的情況還可能越來越常見。
信息來源: 【1】中國青年網·《酷似055的美國大驅,亮相了》 【2】看航空·《印度引進俄AL-31FP渦扇發動機情況回顧及分析》 【3】環球網·《俄媒曝光中國蘇27及蘇30戰機國產化過程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