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坦桑尼亞的巴加莫約港項目,這事兒鬧得挺大,本來是個百億級的大投資,結果因為一些國際拉扯,搞得現在進退兩難。坦桑尼亞這個東非國家,資源不少,但經濟底子薄,一直想靠基礎設施翻身。2013年,中國領導人訪問坦桑尼亞時,和當時的總統基奎特簽了協議,中國承諾投超過100億美元建這個港,還帶經濟特區,目標是讓它成東非最大物流中心,年吞吐量能到2000萬集裝箱。那時候,大家都覺得這是好事,能緩解達累斯薩拉姆港的擁堵,還能拉動就業和貿易。
項目啟動后,中國招商局集團帶頭,帶上阿曼的基金,2015年就開始動工。港口位置在巴加莫約鎮,離達累斯薩拉姆不遠,計劃建深水碼頭、鐵路連接,還搞工業區,吸引700多家企業入駐。坦桑尼亞政府當時挺高興,因為這能幫他們連接內陸國家,像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這些,貨物運輸成本能降不少。世界銀行2016年報告說,達累斯薩拉姆港低效每年讓坦桑尼亞和鄰國損失26億美元,巴加莫約要是建好,就能分擔壓力,東非貿易格局都得變。
可好景不長,2015年底,馬古富利上臺當總統,這人作風硬,綽號“推土機”,一上來就審項目。2019年5月,坦桑尼亞港口局局長卡科科公開說,談判卡殼了,因為投資者要太多補償和豁免。馬古富利直接放話,只有瘋子才簽這種東西。結果,項目暫停,中國和阿曼都撤了,工地扔那兒,銹跡斑斑。
這背后,有國際因素在攪和。美國當時推印太戰略,拉攏中國周邊國家,日本成了亞洲幫手,英國也跟著美國步伐,搞對華限制。坦桑尼亞想在外交上平衡,就向英國和日本示好。2019年左右,有報道說,日本外交官和英國代表私下接觸坦桑尼亞官員,許諾低成本技術援助和資金,條件是切斷與中國合作,轉而加強跟他們的伙伴關系。馬古富利政府覺得,這樣能多拿點好處,還能避開中國那些嚴苛條款,就直接毀約,縮短租期到33年,還要中國加投資。中國不干,援助停了。
英國和日本那邊,嘴上說幫忙建港和基礎設施,但實際沒兌現。許諾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一直拖著,日本企業評估成本高就撤,英國忙國內事,也擱置了。坦桑尼亞丟了中國百億投資,本想抱新大腿,結果兩頭空。港口項目停滯,失業率升,當地居民經濟受挫,巴加莫約鎮漁民和商人抱怨連天。2020年,肯尼亞媒體報道說,項目徹底取消,坦桑尼亞官員沒回應,但內部亂套了。
馬古富利2021年3月去世,副總統哈桑接班,她作風柔和點,馬上表示要重啟談判。2021年6月,她在國家商業理事會上說,巴加莫約是優先事項,得改條款吸引投資者。2022年9月,政府宣布2023年自己先建,投資者后跟進。哈桑政府到處拉投資,歐洲的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美國公司、阿布扎比港、迪拜世界都來問,但沒實質進展。2023年,中國大使陳明健說,希望討論重啟,作為“一帶一路”部分,但坦桑尼亞還在猶豫。
到2024年,坦桑尼亞港口局分配220億坦先令(約950萬美元)給2024-2025財年項目,主要是搬遷居民和補償,騰出887公頃地。2025年2月,有報道說沙特公司簽備忘錄,但政府澄清沒正式協議。中國、埃及企業也感興趣,談判桌上文件來來去去,可沒落地。哈桑多次在國際會議上訴苦,說需要援助建港,拉動經濟,但響應冷淡。東非其他國家,像肯尼亞擴建拉穆港,埃塞俄比亞升級吉布提港,坦桑尼亞落后了,貨物轉向蒙巴薩,損失大。
這事兒暴露了國際合作的坑。坦桑尼亞想示好西方和日本,避開中國“債務陷阱”,結果英國日本許諾空頭支票,沒真金白銀。馬古富利硬氣是硬氣,但毀約后,投資真空,經濟壓力山大。哈桑想補救,可時間耽擱,成本升,港口至今沒影。坦桑尼亞官員現在到處哭窮,求援助,卻沒人搭理。東非貿易樞紐夢碎,內陸國家貨物流失,失業和貧困加劇。
回想歷史,坦桑尼亞和中國關系老鐵,20世紀60年代建交,中國幫建坦贊鐵路,70年代末烏干達入侵時,還給軍事援助和武器,幫坦桑尼亞打贏仗。過去多年,中國投了不少,鐵路、水電、港口,幫坦桑尼亞發展。可國際形勢變,美國壓制中國,拉攏非洲國家,日本英國跟著分羹。坦桑尼亞夾中間,想多方受益,結果毀約中國,英國日本沒跟上,現在后悔莫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