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福地,靈秀樂山。樂山佛教石刻從隋朝開始,歷經唐宋、明朝中期、當代三個時期,跨度1300余年。在嘉州大地,佛教石刻(石窟寺)涉及10個縣區、121處(未列入保護的小型石刻未計算在內)、規模較大的有17處,上萬尊石刻佛像。
市中區樂山大佛睡佛
1989年5月,61歲的廣東順德農民潘鴻忠到樂山旅游,游覽樂山大佛、烏尤山之后,在城區肖公嘴旁隨手用傻瓜相機拍了一張睡佛照片。而正是這張照片,讓潘鴻忠被認為是樂山睡佛的發現者。佛頭、佛身、佛足由烏尤山、凌云山和東巖聯襟而成,四肢齊全,體態勻稱,面目清秀,安詳地漂臥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巨佛”頭南腳北,臥于眠江東岸,南北直線距離約1300米。樂山大佛位于“肩”、“胸”內,寓“心即是佛”、“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觀賞拍攝樂山巨型睡佛的最佳位置是樂山中心城區濱江路涵春門(肖公嘴附近)。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內容來源:夢中一葉舟
▍圖文編輯:新樂山(轉載授權請聯系微信:xlsboss)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