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安在春熙路商圈執行巡邏任務。
夜已深,城未靜,街巷邊的“好吃嘴”還沒停下筷子,綠道上夜跑、騎行的身影不斷,那閃爍的警燈,那一抹抹藏藍給人以安全感;社區里,有矛盾,網格員、社區民警不缺席、不缺位,矛盾化解在萌芽;大城市,細治理,違法犯罪警情連續9年下降,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眾可感可及。
時隔10年,又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對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作出部署。會議提出,要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
方向已經明確。成都堅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全面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維護城市安全和社會穩定、守護人民幸福安寧。
研發可視化指揮系統
快處妥處各類突發警情
“拜武侯、逛錦里”美名遠揚。今年“五一”假期,武侯祠景區出現“大客流”,人群對沖踩踏風險陡現。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依托可視化指揮系統緊急調度就近網格警力,迅速啟動單循環預案,組織所有道路卡口民警同步引導群眾,“大客流”堵點僅20分鐘就全部疏通。得益于武侯公安自主創新研發的“3M”可視化指揮系統,2024年,武侯公安依托該系統快處妥處各類突發警情726件。
“鈴鈴鈴”,報警電話在成都市公安局龍泉驛區分局指揮中心內響起。接到警情后,街頭一處信號燈桿上的“機艙”隨即打開,一架無人機“空警”以秒級響應的速度飛往現場進行先期處置,后續還可配合處警民警。“空中110”比傳統警車抵達現場提速60%以上。
成都公安搶抓“智慧蓉城”建設契機,立足成都公園城市特點,以實現大城市治安要素全量掌控、全時可感為目標,織密“互聯互通、深度融合、多元共治”的防控網,構筑起韌性城市安全屏障,成都榮獲“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派出所和社區互派“訂單”
綜治中心化解“燙手山芋”
7月中旬的一天,盡管天氣炎熱,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區分局桂湖派出所社區民警李孝俊仍帶著“訂單”來到了桂湖西路社區。“收到了‘訂單’,可不敢耽擱,立馬就來了。”李孝俊說。他的“訂單”來自社區,內容是就升學和兼職常見的詐騙開個“壩壩會”,給轄區群眾講深講透,李孝俊按質按量完成了“訂單”任務。
桂湖派出所作為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中,采取派出所和社區互派“訂單”,社區“按需下單”,派出所“精準發單”,通過這種模式,提前敏銳感知“風從哪里來、險在何處生”,充分研判“防用哪幾手、打出什么招”。
“警官,我家附近都是密密麻麻的攤販,堵得路都走不動了。沿街叫賣的高音喇叭產生的噪聲已經影響到我們正常生活休息。”不久前,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涌泉派出所接到附近居民李阿姨的報警。面對這一“燙手山芋”,涌泉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啟動了一場多方聯動的“破局之戰”。多方力量,依托溫江區微網實格社會治理平臺,在無噪聲擾民的情況下,將流動攤販安置到不影響居民出行的地方,規范擺攤的地點。每天定人定點有執法隊隊員巡查。居民的投訴解決了,煙火氣也未消散。
群防群治隊伍不斷涌現
安全“看得見,摸得著”
鬧市街頭,一名醉酒男子酒后滋事,正在附近巡邏的警保聯動快反隊員發現情況后,立即進行處置,僅用2分鐘的時間便將該男子控制,并第一時間將該男子帶至警務室,隨后將其移交給成華公安跳蹬河派出所接處警民警。
這起發生在人流密集場所的突發事件,在第一時間得到了妥善處置,如此快速處置的背后,正是社區警務深度融入黨建引領“微網實格”社會治理。截至目前,已孕育出“警保聯動”“石羊義警”“陸港格格”等具有特色亮點的群防群治隊伍100余支。
“商場消防通道有亂停的車輛,請及時處理。”“公寓新來了住戶,請核實。”……在“石羊義警”聯系群里,每天都會有這樣的信息彈出。20多支隊伍第一時間以圖文報告所在區域的治安實時情況,對派出所下發的相關核查指令進行及時反饋。在工作中遇到治安隱患,第一時間通過此群反映。在青白江區,由社區民警、網格員、巡防隊員、治安積極分子、物業保安、調解員、退役軍人等群防力量,構建起“陸港格格”社區警務團隊,大力開展聯合巡邏、宣傳教育和隱患排查,構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知網。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何良 本報資料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