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愛喝茶,前幾年女婿送的普洱沒喝完,塞在了櫥柜角落。這天整理東西翻出來,茶葉顏色暗了些,聞著帶點陳味。
“扔了可惜。” 他抓了把沖泡,茶湯發黃,入口有點澀。老伴勸他別喝,說放這么久怕是壞了。李大叔不服氣:“茶葉哪有那么嬌氣?” 喝完之后,他覺得胃里發沉,還隱隱作痛。
去社區醫院看診,醫生問起飲食,李大叔說起喝陳茶的事。醫生聽后皺起眉頭“不是所有茶都適合久放的,發現變質或開封過久就不要喝了,容易出問題!”
普洱茶一克就有五億霉菌?相當于喝臟水?
普洱茶在制作過程中確實會經歷渥堆發酵,此過程有微生物參與,包括黑曲霉、根霉、青霉等,但這些霉菌對人體無害。黑曲霉在發酵中能產生多種水解酶,分解茶葉中的大分子物質,使茶葉口感醇厚,且能抑制黃曲霉等有害菌生長。
正規渠道購買的普洱茶,其生產過程經過嚴格檢測和質量控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真正威脅健康的“元兇”其實是黃曲霉素,不過大家不必擔心,在普洱茶正常的制作流程中并不會產生這種有害物質。在普洱茶發酵時,占據主導地位的黑曲霉能有效抑制黃曲霉的生長繁殖,它會降解黃曲霉的生物酶活性,從源頭上阻斷其危害。
不僅如此,茶葉中本身富含的咖啡因、單寧等成分,也具備抑制黃曲霉生長的能力,為普洱茶的品質和安全上了“雙保險”。所以,只要選購正規渠道的普洱茶,完全可以放心飲用。
家里放了幾年的茶葉,還能喝嗎?
茶葉作為一種天然飲品,其保質期因種類和儲存條件而異。存放幾年的茶葉是否能喝,關鍵要看是否變質以及屬于哪種茶類。
1. 不同茶葉的保質期差異
綠茶如龍井、碧螺春,因未經發酵,富含維生素和茶多酚,常溫下保質期較短,一般為1-2年,開封后需密封冷藏,否則易氧化變質,失去鮮爽口感。
烏龍茶(如鐵觀音、大紅袍)屬于半發酵茶,保質期約 1-2 年,需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密封容器中,受潮后易產生哈喇味。
紅茶是全發酵茶,穩定性較好,常溫下可保存 2-3 年,但存放時要避免異味污染,否則會影響風味。
普洱茶分生熟兩類。生普洱不宜久存,建議 5 年內飲用,久存易變質;熟普洱則適合陳化,存放 5 年以上為佳,越陳口感越佳。存放時需注意環境,避免受潮發霉。
2. 判斷茶葉是否變質的關鍵
如果茶葉出現發霉現象,如表面長出白毛或綠斑,并帶有明顯霉味,或者散發出油哈味、酸餿味等異常氣味,甚至受潮變軟,特別是綠茶和紅茶這類易變質的茶類,就千萬不要繼續飲用了。這些變化都表明茶葉已經變質,可能含有有害物質,飲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如何正確儲存茶葉?
茶葉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而變質,正確的儲存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其風味和營養價值。以下是科學儲存茶葉的要點:
1. 密封防氧化
茶葉接觸空氣會加速氧化,導致香氣流失。建議使用錫罐、鐵罐或食品級鋁箔袋密封,避免使用透氣的紙袋或普通塑料袋。若用紫砂罐,需確保內壁有釉層密封。
2. 避光防變質
陽光和強光會破壞茶葉中的葉綠素和芳香物質,使其變味。應將茶葉存放在陰涼避光處,如櫥柜或茶柜,避免透明容器直接暴露在光線下。
3. 干燥防潮
潮濕是茶葉發霉的主因,尤其綠茶、紅茶等含水量低的茶類更需注意。可在茶葉罐中放入食品干燥劑,并存放在濕度低于60%的環境中。南方潮濕地區可搭配小型除濕機。
4. 低溫延緩陳化
未發酵茶(如綠茶)適合冷藏(0~5℃),但需嚴格密封以防串味;發酵茶(如普洱、黑茶)常溫存放即可,避免驟冷驟熱。
5. 遠離異味
茶葉吸附性強,需遠離廚房、化妝品、香料等氣味濃郁的地方,避免串味影響品質。
喝茶有道,記住4個細節
飲茶是我國的傳統養生之道,但若飲用不當反而可能傷身。記住以下4個關鍵細節,讓您喝得健康又安心:
空腹不飲濃茶:空腹時飲用濃茶會刺激胃黏膜,可能引發胃痛、心慌等不適。建議餐后1小時再飲茶,尤其胃病患者更要注意。
服藥期間慎飲茶:茶葉中的鞣酸會影響藥物吸收,降低藥效。特別是抗生素、降壓藥等,建議用白開水送服,服藥后2小時內避免飲茶。
控制飲茶溫度:65℃以上的熱茶被世衛組織列為2A類致癌物,長期飲用可能損傷食道黏膜。建議將茶湯晾至50-60℃再飲用。
適量飲用不過量:成人每日飲茶量建議控制在12克干茶以內(約4-5杯),過量可能導致失眠、心悸等問題。孕婦、貧血人群更要注意控制飲用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