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關注我/ 及時掌握新書資訊、精彩書評、書單推薦
★ 推薦語:
☆張守濤老師從知識分子的人生和作品文本出發,結合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比較全面、系統、深入地書寫了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關系。
書名:《魯迅的朋友圈》
副標題:魯迅與現代英俊
作者:張守濤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書評
6月25日,香港文化傳奇蔡瀾于香港離世,享年83歲。蔡瀾與金庸、倪匡、黃霑并稱“香港四大才子”,身兼作家、美食家、電影監制及主持人,有“食神”之稱。蔡瀾一生以“任性而活”為信條,品卻世間煙火氣。
蔡瀾的書,我讀過幾本,言語天真爛漫灑脫,確實是一個瀟灑之人。但是若是要拿他和魯訊相比,怕是要遜色不少。
我無意過份的貶低蔡先生,也無意過分的尊崇魯迅先生。其實恰恰相反。書房里書架最下面那一層那一整套《魯迅全集》,我估摸著十多年來我只翻看過幾本,而蔡先生去年推出的幾本書,我倒是讀得津津有味,甚至覺得這個老頭真是懂得享受,懂得生活!
但魯訊不是一般的文學家和知識分子,他的身上結合了人們常說的“戰士和文人”的品格。這也是蔡瀾所不能與之比肩之處。
魯迅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潤土》《狂人日記》這些文章都能耳熟能詳。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些話語,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志氣青年。
我們都很熟悉魯迅,都讀過許多他的作品,但是我們只很少有人把關注點放在魯迅的“朋友圈”上。
先生何以成為先生?
哪些青年英俊和魯迅成為師友?
他們為什么當得起知識人的名聲?
他們與魯迅的關系有什么文化史意義?
最近讀張守濤老師磨刀十年方成書的《魯迅的朋友圈:魯迅與現代英俊》,讀完之后頗有觸動,作者在研究魯迅的同時,也努力將魯迅的精神帶到當下,用他自己的方式為時代發聲。
張守濤老師從知識分子的人生和作品文本出發,結合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比較全面、系統、深入地書寫了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關系。在書中,他不僅詳細介紹了魯迅與周作人、馮雪峰等二十多位現代知識分子的關系,還重點探討了魯迅對后輩知識分子的深遠影響。
張守濤提到,這本書實際上是他“魯迅交往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分,旨在形成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精神譜系,讓更多人理解魯迅所倡導的“精神界之戰士”的真正含義。
在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受“精神之父”林紓深刻影響;魯迅與同胞兄弟周作人的失和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代表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兩種基本選擇,一左一右,一熱一冷,一個是為蒼生吶喊的“戰士”,而另一個是埋頭書齋的“文人”?!暗啦煌幌酁橹\”,這是魯迅與周作人分道揚鑣的根本原因,也是魯迅與錢玄同、劉半農、林語堂等老友最終“分手”的根本原因。”(P035)
《“是我的父輩”——蕭軍蕭紅與魯迅》一文中,作者通過講述蕭軍蕭紅與魯迅認識相識、相知、相敬的故事,說明魯迅對二人直接或間接的重要影響。蕭軍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人生踐行著魯迅精神,而蕭紅更多的是以自己作品弘揚著魯迅精神。
“但須知影響是相互的,亦師亦友才是普遍現象和交往正道。總是師的尊嚴,沒有友的溫情,是交往不下去的。真正的交流和互相影響是平等的”。魯迅的朋友圈之所以質量如此之高,正是正是因為他保持平等的觀念與人交往的緣故。
本書隨處可見“魯迅寫給XX多少封信”、“去XX家多少次”類似的數據統計,這些翔實的數據,正是張守壽老師埋首故紙堆中,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結晶!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所謂“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這部著作就是很好的明證!在當今學術環境中,內卷現象屢見不鮮,學者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似乎每個人都在拼命爭取項目和發表論文。然而,張守濤老師卻選擇了不隨波逐流,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最后,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成為真正的知識分子或真正的自己。
★目錄
前言 / 1
序言 / 5
01 “精神之父”——林紓與魯迅 / 001
一、“新青年”與林紓之爭 / 003
二、魯迅對林紓的嘲諷 / 011
三、林紓對魯迅的影響 / 013
四、結語 / 016
02 “雙子星”——魯迅與周作人 / 017
一、“兄弟怡怡” / 019
二、“周氏兄弟”失和 / 021
三、“睚眥必報”與“以德報怨” / 025
四、“謀官謀隱兩不成” / 032 五、結語 / 034
03 “愿有英俊出中國”——魯迅與臺靜農 / 037
一、“臺君為人極好” / 039
二、“談到魯迅時特別有感情” / 042
三、“皆師法魯迅” / 044
四、魯迅與未名社 / 046
五、“為青年開路” / 050
04 “兩悠悠”——魯迅與郁達夫 / 053
一、“交誼之深,感情之洽” / 055
二、“崇拜他的人格” / 059
三、魯迅與郁達夫異同 / 061
四、“溫情的指導者和朋友” / 063
五、結語 / 066
05 “橋梁”——馮雪峰與魯迅 / 067
一、“晚馮君來,不知其名” / 069
二、黨與魯迅的“橋梁” / 071
三、馮雪峰“強迫”魯迅 / 073
四、馮雪峰“保護”魯迅 / 075
五、結語 / 079
06 “知己”——魯迅與瞿秋白 / 081
一、魯迅與瞿秋白“神交” / 083
二、瞿秋白四次避難魯迅家 / 086
三、成為知己原因 / 091
07 “從批到揚”——郭沫若與魯迅 / 095
一、郭沫若批魯迅 / 097
二、郭沫若揚魯迅 / 104
三、魯迅與郭沫若比較 / 106
08 “和而不同”——茅盾與魯迅 / 109
一、“茅盾是魯迅最早的知音” / 111
二、茅盾反對“神話”魯迅 / 115
三、“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 118
09 “旗幟”與“旗手”——魯迅與周揚 / 123
一、周揚與魯迅之爭 / 125
二、周揚對魯迅的態度轉變 / 130
三、結語 / 134
10 “大弟子”——胡風與魯迅 / 137
一、“情投意合” / 139
二、“始終活在他記憶中” / 143
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繼承者” / 146
四、結語 / 148
11 “是我的父輩”——蕭軍蕭紅與魯迅 / 149
一、“付出了多么大的熱情和摯愛” / 151
二、“我們要承繼他這把刀” / 154
三、“‘父’與‘女’兩代人的會合” / 158
四、結語 / 164
12 “是我的老師”——巴金與魯迅 / 165
一、“給我照亮道路” / 167
二、“追尋魯迅的道路” / 172
三、“知識分子的良心” / 176
13 “魯迅派”——老舍與魯迅 / 177
一、老舍與魯迅的交往 / 179
二、老舍與魯迅的異同 / 182
三、結語 / 185
14 “作品哺育了我”——曹禺與魯迅 / 187
一、“一生最大的憾事” / 189
二、“他的作品哺育了我” / 192
三、結語 / 194
15 “吃魯迅的奶長大”——丁玲與魯迅 / 195
一、“他成了唯一安慰我的人” / 197
二、“永遠是指引我道路的人” / 202
三、“逐漸撥正自己的航向” / 204
16 “性相近”——艾青與魯迅 / 207
一、艾青與魯迅的交往 / 209
二、艾青與魯迅的共同點 / 211
三、艾青與胡風 / 213
四、結語 / 214
17 兩個“方向”——魯迅與趙樹理 / 215
一、趙樹理與魯迅的關系 / 217
二、趙樹理與魯迅比較 / 219
三、結語 / 222
18 “精神上的導師”——魯迅與孫犁 / 223
一、孫犁與魯迅的關系 / 225
二、孫犁對魯迅的感情 / 227
三、孫犁受到的魯迅影響 / 228
四、結語 / 231
19 “原典”——魯迅與聶紺弩 / 233
一、“文奇詩奇遇更奇” / 235
二、“一個高大的背影” / 238
三、“魯迅風”與“阿 Q 氣” / 240
20 “心愛的老師”——魯迅與唐弢 / 245
一、“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 247
二、“以魯迅為楷?!?/ 250
三、“一個偉大的悲劇的靈魂” / 253
四、結語 / 256
21 “戰士”與“文人”——魯迅與沈從文 / 257
一、“孥孥阿文”與“自命聰明的人” / 259
二、“戰士”與“文人” / 264
三、左翼與自由知識分子 / 266
四、結語 / 268
22 知識分子與底層大眾——魯迅與“閏土” / 271
一、魯迅與“閏土” / 273
二、知識分子與底層大眾 / 275
三、結語 / 277
23 余論——魯迅與胡適、林語堂、許壽裳等 / 279
一、魯迅與胡適 / 281
二、魯迅與林語堂 / 282
三、魯迅與許壽裳 / 285
四、魯迅與論敵 / 287
五、魯迅與黃源 / 288
六、魯迅與李秉中 / 289
七、魯迅與臺灣、香港青年 / 291
八、魯迅與李何林 / 292
附錄一 超出《吶喊》看魯迅吶喊 / 295
一、魯迅吶喊原因與目的 / 295
二、魯迅吶喊的過程與特點 / 298
三、魯迅吶喊的困境與出路 / 300
四、結語 / 305
附錄二 再探魯迅“向左轉” / 307
一、魯迅“向左轉”原因 / 307
二、魯迅“向左轉”表現 / 312
三、魯迅“向左轉”影響 / 314
四、結語 / 317
主要參考書目 / 319
后記 / 323
★ 作者簡介
歡迎入群
共讀好書
歡迎大家轉載此文
文末分享、在看、點贊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