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醬說:
對于不會交朋友的孩子,與其強制性地推他出去社交,或者要求他表現得熱情有禮,倒不如發展他在社交中的獨特價值。
全文2818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 者 | C媽 來 源 : CC爸媽(公眾號ID:cc-bama)
說起孩子的社交,老母親們的擔心可謂五花八門。
關于“孩子朋友少”“我們家老是一個人待著”“沒人愿意和孩子玩”...諸如此類的問題,確實很常見,也很難應對。
怎么說呢?
如果是娃被欺負了,咱們可以給他撐腰、教他怎么反抗;
如果是跟小伙伴鬧矛盾了,咱們可以開解心情,必要時當個
“和事佬”;
如果是閨蜜變
“敵蜜”,咱們也可以做她堅實的后盾,告訴她“你有權利終止任何一段友誼!”
唯獨“沒朋友/朋友少”這事兒……
總不能去強按別人的頭——“你跟我們家孩子一起玩”吧!
這里面,家長能做什么,分寸拿捏到幾分,想想都撓頭。
01
說實話,CC的社交,我沒怎么擔心過。
她在人緣方面,大概是很多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朋友不說有多多吧,但也是奇怪,大家都愛跟她玩。
連同事家里僅僅見過幾次的娃,放了假也問媽媽:你能帶我去你們公司嗎?CC今天會去嗎?
我說“奇怪”,不是凡爾賽,我之前真心覺得奇怪。
因為按理說,像她這樣性格強勢的孩子,不應該這么受歡迎。
她向來是群體游戲中的主導者,絕不肯示弱,永遠要做那個“孩子頭”。
又太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吃虧,更不懂通融和得過且過。
我記得,很久以前我就在文章里提過,很擔心她這個性子會變成社交刺客,別人不愿跟她做朋友。
因著這個執念,甚至還苦口婆心勸誡過:
“別那么計較,你讓讓別人怎么了???”
“哎呀,你友好一點,人家才愿意跟你玩”等等。
是不是很多姐妹也這么認為?
覺得娃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得主動一些、表現得nice一些、甚至要遷就別人一些...
現在來看,小丑竟是我自己。
舉個例子,時間倒退10多年,當年追你的男生要是只會說"都聽你的",你只會回他:"你是個好人。"
讓你最終做決定的,還是因為對方身上有某個吸引你的特質。
可能是帥氣、才華、擔當、幽默感,等等。
小孩子也一樣。
社交的本質,也是很典型的慕強。
只是,小孩子世界里的“強”,可能跟我們理解的不一樣。
他們所
“慕”的,可能是對方玩游戲總能有更多的花樣,所以他跟著玩可以很開心。
也可能是對方膽子大、敢說話,可以保護他不被別人欺負。
甚至可能是很簡單的
——力氣大、很搞笑、球踢得特別好……
仔細想想,CC之所以人緣好,不就是因為她組織力強,強勢有原則嗎?
清湯大老爺一樣公平公正,要玩警察抓小偷,誰都有機會當警察。
你看,我一直擔心的強勢性格反而成了她“吸引”朋友的一項特質。
所以,姐妹們,思路打開了不?
對于不會交朋友的孩子,與其強制性的推他出去社交,或者要求他表現的熱情有禮,倒不如發展他在社交中的獨特價值。
可以是運動強,攀爬跑跳樣樣不在話下,輪滑、滑板玩得流暢自如;
可以是“懂得多”,什么恐龍、植物、外太空……新奇的知識他都能侃侃而談;
也可以是“點子多”,總會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創意滿分的游戲……
正所謂“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當孩子身上也有了別人可以“慕的強”,一定會有小朋友帶著喜歡、欣賞的態度,來跟他交朋友。
這就需要我們日常養育中,多肯定孩子的優點,多肯定他的“強”。
你畫的真有創意、你今天的衣服選得真好看、你騎車好溜...
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孩子心底里散發的那份自信,就能吸引來別人的“傾慕”。
02
再來聊聊第二個問題——
當孩子僅有的幾個朋友,都不和他玩,老母親該怎么優雅破局?
其實,小孩子的社交,本來就有很強的流動性。
今天你和他還好得如膠似漆,明天的友誼就可能因為“你當奧特曼的次數比我多”而翻船。
我們不可能期待,那兩三個玩得好的孩子,總跟咱們家娃深度綁定,人家也可能有其他的社交需求。
就像,你約朋友晚上逛街,但人家也要跟同事聚餐一樣。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有這個認知——就算好朋友不跟娃一起玩,也是正常的。
譬如DD,他在小區里,就有一幫玩得特別好的“兄弟團”。
但如果有天,他下樓晚了,人家幾個已經一起玩上了某個固定人數的游戲,他再想加入,別人也是拒絕的。
這種拒絕,通常并無惡意。
僅僅是因為人家游戲配置滿員了,或者游戲正在進行中,實在不好暫停中斷。
那怎么辦呢?
我帶DD的經驗,就是:
要么等待,要么“轉場”。
真想一起玩,等等也無所謂。
等他們需要人手了,或者一輪游戲結束了,正是絲滑加入的好時機,你就是天選替補。
不想等,就轉移陣地。
這是關鍵呀,姐妹們。
低齡社交,咱就別搞什么專一深情人設了,“社交海王人設”了解下?
我常跟大家說的一句話是,小孩子交朋友,就要廣撒網、多嘗試。
把社交池子搞大點,別總盯著那一畝三分地兒。
小區里、班級里、興趣班里、甚至親友聚會上,都是魚塘呀!
"別在一棵樹上吊死,咱要吊死一片森林!"
也不需要個個都是“生死之交”,有幾個能一起玩的“泛泛之交”也非常不錯。
實不相瞞,DD經常玩的那些伙伴里,有一波,我是非常不喜歡的,因為那群大孩子,嘴帶臟話、行動魯莽。
但那又怎么樣呢?
忍住想要干預的手。
DD既然愛跟他們一起玩,就說明對方身上勢必有吸引DD的特質。
既如此,他便是DD社交池子里的一個重要選擇。
這樣才能實現“有人不跟我一起玩”的時候,我還有另外的玩伴可選。
就像是去游樂場玩項目——
旋轉木馬排隊太長?咱先去玩碰碰車!
小區里常玩的A組小朋友暫時“滿員”了?也沒關系。
看看那邊總一起騎車的B組小伙伴。
朋友千千萬,不行咱就換!
社交選擇多了,孩子的底氣就足了!
就算被朋友拒絕,失落感也是暫時的,也會很快淡化。
他只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這期間,老母親能做的就是充當氛圍組組長:
對外,創造機會,搭建橋梁:讓娃有多出門、多跟別人接觸的機會。
對內,營造一個輕松、包容的氛圍:別讓娃覺得“暫時朋友少”就好像世界末日了似的。
至于娃最終能交到多少朋友?是成為“孩子王”?還是擁有三兩知己?或者享受獨處的寧靜……真的不必強求。
社交的形態,本就有千百種。
你要相信,總會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漫長的相處當中,逐漸成為彼此互相依賴的摯友。
*來源: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養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注:本文圖片來自于圖蟲創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yanzhijiasuo )為好友,備注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