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女籃亞洲杯半決賽剛落下帷幕,澳大利亞女籃86比73拿下韓國,算不上意外,甚至有人會覺得這比分差距還不夠大,但真要說全場輕松碾壓,未必,深圳的球館昨晚就像個大型心理博弈現場,韓國姑娘們雖然輸了,但那股不認命的勁頭,確實讓澳大利亞一度有點不適應,不服氣的氣息在場上飄了四節,最后是實力把懸念給按了回去,這場球,贏得明明白白,但也給了不少需要復盤的細節。
先說開局,澳大利亞打得很直接,黃衣軍團一上來就試圖用身體和速度壓制對手,Reid Stephanie和Blicavs Sara輪番沖擊,籃下的對抗肉眼可見地激烈,老實說,澳大利亞這種“你來我就剛到底的風格,亞洲球隊吃過不少虧,韓國也不例外,但這次有點不同,韓國女籃明顯準備得更細致,Heo Yeeun的調度和傳球讓球隊前兩節咬住了比分,甚至一度靠外線追到只差個位數,不過話說回來,澳大利亞的板凳深度和輪轉速度還是太強,各種掩護后的空切、底角三分,韓國有些跟不上節奏,防守端時常露出縫隙,尤其在第三節,澳大利亞一波連續搶斷反擊,直接把分差拉開,這口氣韓國明顯有點喘不上來。
其實,韓國女籃的執行力挺值得點贊,尤其是在進攻端,面對澳大利亞的高壓防守,依然敢于做球、敢于突破,Heo Yeeun幾次分球相當冷靜,韓國的小個陣容雖然吃虧,但傳導球速度和出手果斷度,跟以往那種“大賽就慫的印象完全不同,反過來看,澳大利亞這邊有點輕敵的影子,第二節被追分那段,明顯防守輪轉慢了半拍,外線也開始擺爛,出現了幾次無謂失誤——但只要她們一收緊,韓國就瞬間被壓制,這就是實力差距。
場上的幾個回合值得回味,比如第三節末,Geogre Cayla籃下強打+快攻上籃,直接拉開到兩位數,韓國連續兩回合丟球權,自己人還在對噴,場邊教練組表情都寫著“沒脾氣但也沒招,這時候就能看出,澳大利亞的比賽氣質確實夠穩定,哪怕被追到煩躁了,也不會亂了自己的節奏,反觀韓國,心態起伏太大,一被沖擊就容易斷電,這其實是兩隊差距的根源。
當然,全場最大亮點還是澳大利亞的內線統治力,Blicavs Sara搶下籃板后的二次進攻,簡直就是精準教科書,韓國拼得很頑強,但身高和對抗劣勢太明顯,幾乎每次籃板球爭搶都要多付出一倍體力,久而久之就頂不住,外線三分一旦不進,防守就被反打,局面崩得很快,這種節奏下韓國能咬住三節,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
話說回來,澳大利亞贏球不光靠身體,團隊協作和應變也很扎實,Reid Stephanie全場攻防轉換,能突能投,節奏把控得非常成熟,配上Blicavs Sara和Geogre Cayla的籃下牽制,澳大利亞的戰術執行力確實高出韓國一截,關鍵時刻總能找到空位出手的機會,這不是單靠個人能力能打出來的東西,背后是長期的系統訓練和高質量聯賽經驗積累,和國內聯賽水平有直接關系。
你說韓國有沒有機會?其實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全場三分18中7,中距離和突破都打得很堅決,但一旦被澳大利亞提速,還是容易被帶節奏,幾個關鍵節點的失誤,直接讓比賽失了懸念,這也是亞洲女籃普遍的問題,碰上歐美球隊,身體和比賽強度一上來,心理和體能容易掉線,局面一下就崩了,這場球其實是老問題新表現。
球迷討論最多的,還是澳大利亞是不是“提前奪冠,從這場半決賽來看,她們確實處在另一個檔次,但也別忘了,韓國的韌性和調整能力在亞洲范圍內已經算是第二梯隊極限,只不過這極限放在澳大利亞面前,還是差了兩個身位,說到底,這也是現實,澳大利亞的青訓和聯賽體系在亞洲就是獨一檔,想要追上,短時間內很難。
最后總結一句,這場球不算經典對決,但卻是亞洲女籃格局的一次真實寫照,澳大利亞用一場穩穩的勝利來證明自己依然是亞洲杯的“天花板,韓國雖敗猶榮,拼到了最后一刻,場面雖有起伏,整體走勢卻沒跑出劇本,實力差距就是這么直給,偶爾有驚喜,但終究沒法逆轉,期待決賽澳大利亞還能打出更有說服力的表現,也希望韓國女籃別丟了這股狠勁,畢竟在亞洲杯的舞臺上,敢于對噴、敢于拼搶的球隊,總歸值得多點掌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