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帶著800塊錢來深圳打工,從沒想過能在這里開演唱會!”7月19日晚,劉宇寧在深圳大運中心體育館的這番感慨,瞬間點燃全場。這位頂流歌手自揭“打工仔”往事,不僅讓粉絲淚目,更在社交平臺掀起一場關于“普通人逆襲”的集體共鳴。
時間倒回2006年,16歲的劉宇寧離開遼寧丹東老家,獨自南下深圳闖蕩。和許多“深漂”一樣,他的第一站是后廚——在一家贛菜餐廳當學徒,首月工資僅200元(甚至傳聞學徒期無薪),轉正后月薪勉強爬到600-800元。這段經歷如今被他反復提及:“切菜、顛勺、被油燙,每天累到倒頭就睡。”
但誰能想到,當年那個在后廚揮汗如雨的少年,如今會以歌手身份重返深圳,站在萬人體育館的聚光燈下?演唱會的海報設計更是暗藏情懷:一把大勺蕩秋千,直接致敬他的“廚師生涯”。網友調侃:“這波回憶殺,連道具都帶油煙味兒!”
劉宇寧的這段經歷,被媒體貼上“娛樂圈最鮮活的勵志傳奇”標簽。從廚師到主播,再從網紅歌手逆襲成影視歌三棲藝人,他的軌跡堪稱“草根模板”。演唱會現場,有粉絲舉著“800元到800萬人的夢”燈牌,臺下觀眾感慨:“他真把苦日子熬成勵志片了!”
不過,這番自曝也戳中了普通人的“痛點”。有網友自嘲:“我十年前工資3000,現在3100,逆襲?不存在的!”評論區秒變“人間真實”現場,有人感嘆“深圳還是那個深圳,只是有的人飛走了,有的人留在了城中村”。
比起某些明星對過往“黑歷史”避之不及,劉宇寧的“自揭傷疤”反而贏得一片好評。路人緣暴漲的關鍵在于兩點:工資精確到百元,連“被油燙”的瑣碎都敢提,毫無“賣慘”感;成名后多次在綜藝、采訪中感謝深圳經歷,甚至把打工故事寫進歌里。
業內評價這種“接地氣”人設:“不回避出身,反而讓勵志更有說服力。”畢竟,在“208萬日薪”傳聞滿天飛的娛樂圈,一個敢說“我端過盤子”的頂流,確實稀罕。
這場演唱會的主題“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暗含另一層深意:深圳這座“造夢之城”,始終是普通人逆襲敘事中最閃亮的注腳。有粉絲留言:“當年他帶著800元來深圳,現在帶著8000萬票房離開——這城市果然專治不服。”
而劉宇寧的走紅,某種程度上也成了深圳打工群體的精神投射。就像網友說的:“他證明了一件事——深圳的燈光,總有一盞會為拼命的人亮起來。”至于那盞燈什么時候亮?或許得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哪怕拿著800塊的工資,還敢做800萬人的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