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宣布將舉行“93”大規模閱兵時,最先表現出明顯反應的國家并不是許多人所想的俄羅斯、美國或者日本,而是地處東南亞的越南,這是為何?
其實敏感源并不全在今年,而是早已在202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日”紀念閱兵上埋下伏筆。
那場紀念活動,中國儀仗隊作為應邀嘉賓出席,全隊118人,統一身著14式禮賓服、手持95式自動步槍,隊形整齊劃一,步伐節奏精準。
整個出場過程僅僅幾分鐘,卻在越南國內社交媒體上引起強烈討論,越南主流輿論承認:中國儀仗隊在視覺與精神氣質上的表現,全面“碾壓”了本國軍隊。
“他們的隊列整齊到沒有一絲偏差,每個人動作都像機械控制過。”一位現場越南軍官如此評價。
從表面上看,中國儀仗隊帶來的“震撼”主要來自于兩個層面:一是身高體態的壓制;二是動作節奏與精度的高度統一。
根據中國陸軍禮儀部隊的選拔標準,儀仗兵身高需在185厘米以上,體重比例需與體脂率相匹配,視力、骨骼、耐力等也有極高要求,而在越南,能達到170厘米以上的男性,已屬于相對高大的一類。
這類身高差異并不是單一因素,而是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營養攝入、健康水平、人口體質等方面的長期國情累積。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過去幾十年在民生、醫療、營養上的持續投入,已經轉化為年輕一代普遍身材高大、體能優秀的現實成果,而這些,恰恰是越南目前所無法迅速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中國儀仗兵的訓練標準向來嚴格,據軍方資料顯示,一名新兵完成合格的正步動作,需要平均每年踢壞七雙特制馬靴。
整個訓練過程,其行進距離累計可以達到數千公里,足以從越南河內走到胡志明市,這種高強度、重復性極高的訓練方式,是中國軍隊管理體系與紀律文化的集中體現。
相比之下,越南軍隊即便設有儀仗隊建制,但因國防經費緊張、人員輪換頻繁,往往無法維持系統性、高標準的訓練機制,這種差距一旦形成,很難通過臨時“拔高”來掩蓋。
閱兵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士兵的個人素質,更是一種國家工業能力和后勤保障的綜合展示,尤其是禮服、靴子、武器和配件的統一程度,直接反映了一國制造水平的上限。
在越南,儀仗服飾往往因預算有限、生產工藝不足而存在差異,顏色、布料、剪裁不一時有出現。更有甚者,有的士兵配備蘇式皮鞋,有的則用國產仿制靴,應急拼湊的跡象一目了然。
而中國則不同,所有出廠裝備均由軍工系統統一定制,包括馬靴的皮革厚度、禮服的縫合線密度、槍械涂層反光率,均達到近乎“工業藝術”般的標準。
其實,越南緊張的并不是中國一次閱兵本身,而是對比之下所暴露出的差距感。這種差距不僅限于軍容軍紀、訓練標準或工業支持,更重要的是一種對“國家競爭力”的隱性認知落差。
近年來,越南確實在國防現代化上投入不少,根據2024年數據,其國防預算達到60億美元,同比增長8%,是近年來最高。但若分攤到1億人口的人均軍費,僅為60美元,遠低于東盟平均水平,而中國的人均國防投入,已超過越南的數倍。
此外,越南武器來源多為二手或外購,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即使購買新型戰機、護衛艦,也往往因維護、零件供應或操作技術不到位,難以形成完整戰力,而中國近年來在北斗導航、人工智能、導彈技術上的進展,已在多項領域拉開代差。
越南內部軍事智庫的一份報告就曾指出:“越南最大的問題不是預算不夠,而是工業配套跟不上、訓練制度不連貫、戰略自主度不足。”這種判斷,說明越南軍方已充分意識到問題所在,但現實中仍缺乏足夠資源去應對。
所以說越南的緊張,不是對中國閱兵本身的敵意,而是對時代變遷下差距不斷擴大的隱憂,這種差距,不僅讓小國感受到無形的壓迫,也在迫使其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路徑,你們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