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視角下,大家更直觀感受到了,稀土這張王牌的威力,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國家就開始有意收緊稀土管制了。
稀土元素,素有“工業維生素”之稱,其戰略意義已遠超傳統經濟資源的范疇,升華為中美兩國在全球戰略格局中角力與博弈的關鍵性戰略要素,縱觀中美前兩輪談判,美國請求中國放開稀土管制成為了重中之重,中國依托全球稀土產業中高達70%的產量占比及90%的精煉產能優勢,已構筑起集“技術創新、資源掌控與政策保障”于一體的戰略性防御體系。
在技術方面,中國掌握高純度稀土分離技術,即使是美國自有礦產,也要運往中國加工,就如此前馬斯克所言,稀土并不稀少,但真正的難題是技術。
通過實施“雙循環”發展策略,國內層面已成功構建起稀土資源“開采-回收-高效再利用”的良性動態循環體系;國際層面,則通過與越南、泰國等國家建立緊密技術合作關系,使其在稀土產業領域形成對中國技術體系的高度依賴,進而塑造出“資源自主掌控、技術壁壘制約”的戰略優勢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憑借“一批一證”出口審批制度及全流程追蹤管理體系,實現了對稀土資源流向的精細化管控。
若對美實施稀土斷供措施,其軍事裝備制造產業鏈將因關鍵原材料短缺而面臨系統性停滯風險,這一戰略制衡效應將迫使美國在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領域的競爭博弈中調整策略,形成實質性讓步壓力。
然而日前,英國路透社發布了一則引人關注的調查報道,揭示了中國稀土資源正遭遇非法轉運至美國的嚴重情況。
報道指出,部分美國企業與境內不法分子相勾結,通過將受管制的稀土礦物偽裝成鐵礦、鋅礦乃至“藝術品”等非敏感商品,首先轉運至泰國、墨西哥等第三國進行“身份洗白”,隨后貼上“第三國原產”的標簽,最終得以順利進入美國軍工產業供應鏈。
據統計,僅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間,美國就利用此種手段非法獲取了3834噸中國氧化銻,這一數量遠超正常貿易渠道下三年的累計進口量。
這些非法走私團伙所采用的手段極具隱蔽性與復雜性。例如,廣西某企業將銻錠精心偽裝成“焊錫膏”形態,試圖規避監管;深圳地區的走私分子則利用鋁箔對25噸銻錠進行嚴密包裹,并混雜于醫療設備之中,企圖以此方式蒙混通過海關檢查。更有甚者某稀土企業內部關鍵崗位人員,因收受美國買家高額“中介費”,而協助其篡改稀土成分數據,甚至違規提供稀土提純核心技術配方。
要知道,早在去年12月,中方就發布了公告,表示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等相關兩用物項出口美國,為此公告還特別強調,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了上述規定,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這意味著這些人在頂風作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暴利驅使,然而這些行為的本質,與投敵賣國別無兩樣。
如果核心技術被竊取,再多的礦也守不住價值高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根據商務部7月19日消息,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商務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海關總署、最高人民法院等單位在廣西南寧召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推進會,會議指出,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不僅偵辦了一批戰略礦產非法出口案件,還抓獲了一批走私犯罪的嫌疑人。
這樣的果斷,無疑會讓更多鋌而走險的人開始害怕起來,稀土不是土,是科技和產業命脈,想要守好這道防線,不僅需要企業的良心,更需要執法者的鐵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